有包容力 内心才强大
余小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担任员工帮助计划专员。她深受荀子的智慧启发:“君子贤而能包容无能,知而能容纳愚笨,博而能接纳浅薄,纯粹而能宽容混杂。”这教诲我们懂得接纳与包容的重要性。
包容心,是一种听取不同意见、理解不同想法,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尽管许多人以包容、开放自居,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只采纳自己的意见,忽视他人的观点。这种缺乏包容的根源,往往源于内心的自我否定和对自我缺点的无法接纳。一个人如果不能真正爱自己、容忍自己的不足,便很难去包容他人的差异。这类人或许在严苛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缺乏温柔宽容的引导,导致长大后难以与自身的不足和平共处,更无法真正包容他人。
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从“弱者思维”到“强者思维”的转变。有些人即便成年,内心依然停留在孩童的思维方式,容易理想化他人,期望他人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一旦他人未能如愿,便心生抱怨和苛责。那些缺乏自信的人,渴望被接纳和肯定,因此常常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正确性。当面对不同意见时,他们会感到受到威胁,包容便无从谈起。
包容是一种提升人际关系质量的美德,也是内心强大的体现。要提高自己的包容心,首先要学会宽容对待自己。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纠结于自己的小缺点只会徒增烦恼。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吹毛求疵。
接下来,拓宽我们的评判标准至关重要。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只拿一把尺子“量”他人。例如,一个女孩因无法与舍友相处而寻求心理帮助。通过咨询师引导,她从多个角度看待舍友,逐渐理解了对方并摆脱了偏见。当我们拓宽视野,内心能容纳的价值观将更为多元,容忍度也会随之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减少批评。批评他人是容易的,但若能克制批评的冲动,将态度和语言转为温和与理解,便提升了包容心。拿破仑曾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发现一名哨兵打瞌睡时,没有批评而是选择理解宽容。他将批评转为谅解和宽容,既让他人感激,也提升了自身的境界。▲
本文独家授权湘120健康网使用,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