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富二代的“穷养”教育
作为家族遍及全美洲的富豪家庭,对待子女教育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理念。当下中国人热议的富二代教育问题,在这个家庭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个家庭的父母,虽然家族生意遍布全洲,家产以亿计,却始终坚持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原则:穷养。在他们看来,财富并不是赋予子女的特殊待遇,反而可能是带来优越感和虚荣心的源头。他们决定采取中产家庭的教育方式,刻意回避财富,让孩子们过上普通家庭的生活。
这个家庭的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从他们出生起,父母就时常商讨如何避免财富给孩子带来优越感,如何让他们以平常心态看待自己的生活。这种穷养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学会了珍惜、节俭和自立。
家中的三个女儿都有过在商铺前彻夜排队抢购特价商品的经历。在中国人眼里,这也许是抠门的行为,但在母亲眼中,这是超值的行为。排上十个小时的队,可能得到价值上千元的商品,至少可以节省一两百块钱。这种节俭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购物上,更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老二要去外州上大学时,她提出带一些小物品,并选择与其他同学拼车前往,自己承担油费。她知道父母不会亲自送她,也不会派专职司机为她跑上几百公里。她的油钱来自于平时在餐馆、咖啡店和商店里兼职打工攒下的私房钱。三个女儿都有类似的经历,她们更愿意在别处打工,不愿意在自家公司做事,因为她们希望获得真正的肯定和认同。
这种穷养的教育方式,让三个女儿形成了共同的观念:兼差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贴补零花;当义工是为了学会服务社区、接触社会;找工作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赚钱只是附带的结果。
父母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融洽。当女儿向母亲申请兑换零钱时,母亲会找出等额的零钱递过去,尽管有人觉得这样做过于见外,但母女俩都认为这是两回事。女儿也不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顾,她已经学会了独立和自主。
这个家庭的穷养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和节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独立和自主。他们知道,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这些财富。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的富二代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