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孩子总是离不开你?
“分离焦虑”的探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阶段,那就是“分离焦虑”。当孩子大约一岁左右,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护者的深深依赖,无法轻易接受短暂的离别。让我们一起这个情感阶段的奥秘。
一、何时出现“分离焦虑”?
这种焦虑情感最早可在孩子8至10个月大时悄然出现。随着孩子逐渐学会爬行,活动范围扩大,他们有时会因看不到主要照护者而感到不安。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分离焦虑”。
二、其根源
孩子的身体在不断成长,活动能力日益增强,心智却仍在发展中。在这一阶段,孩子与主要照护者建立了紧密的依附关系。当主要照护者离开时,孩子可能会产生“我是否被遗弃了”的疑虑,从而引发焦虑。特别是当家庭迎来新成员,如弟弟或妹妹时,妈妈的注意力会部分转移,这也可能触发孩子的分离焦虑。刚进入幼儿园或新环境的孩子,同样可能因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焦虑情绪。
三、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
通常情况下,这种分离焦虑的状态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而逐渐缓解。当孩子3岁以后,他们开始适应社会,逐渐习惯与主要照护者的分离,分离焦虑的问题也会慢慢消失。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情感表现,不会持久。
四、孩子所黏的对象
孩子所黏的对象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照护者。如果母亲并非全职家庭主妇,那么孩子所黏的对象则不一定是母亲。
五、夜晚的困扰
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在夜晚会表现得尤为焦虑。他们会紧紧黏着主要照护者,一旦醒来看不到熟悉的身影,便容易哭闹不休。这并非因为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或其他生理原因,而是源于与主要照护者的分离所带来的不安。
六、正视“分离焦虑”
尽管孩子的紧黏行为可能会让大人们感到困扰,但“分离焦虑”其实是正常的成长阶段。它代表着孩子对大人的高度信赖,以及亲子间深厚的依附关系。除非问题持续到5、6岁以上,成为生活障碍,否则大人们无需过分担忧。
七、孩子的行为表现
当面临分离焦虑时,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可能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大人的大腿,不愿放手。有些孩子甚至会追着大人跑。严重的情况下,孩子们甚至会在大人上厕所时都紧紧跟随,醒着的每一刻都想看到他们的主要照护者。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情感阶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