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寒流”暗含转机
劳动力市场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当前,劳动力市场远未饱和,就业市场受到了一定冲击。部分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但仍有不少企业仍在积极招聘新人。放开求职视野,可以发现市场上尚有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位等待有志之士的加入。
上海人才服务协会顾家栋会长透露,受金融风暴影响,部分行业如电子行业、纺织行业、机械行业、贸易行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受到了较大冲击。尽管形势严峻,就业市场依然渴求人才。
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招聘派遣部副经理吴小辉表示,当前部分用人单位在人员编制被冻结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实习生、见习生的方式。这样既能降低用人成本,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这种方式还能帮助用人单位储备、考察和发掘人才。一旦市场复苏,这些实习生和见习生中不乏企业所需的人才。
与此就业市场仍有许多机遇。杭州、南京、宁波等地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反而增加了招聘人数计划。金融类企业、培训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行业的招聘需求也占据了一定比重。尤其是中端人才在此时也借机“上位”,部分企业开始寻求中等薪水的人才替代原本高级职位的高薪从业者。
对于广大应届生来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逐渐放低姿态,调整就业观念。国家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仍然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国内服务业、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等行业也将释放出更多就业机会。与此不少企业正在利用大学生薪酬预期有所降低的机会,“逢低吸纳”优秀毕业生,为“过冬迎春”储备人才。
上海财经大学的李璐表示,虽然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国企和民企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容忽视。许多企业已经实行了现代化的管理,注重个人能力的施展。大学生在求职时不必一味追求外企,也可以考虑其他出路。
以往有些应届生存在“大学生月入三千”“本科生月入五千”的固有收入观念,这让他们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如今,不少企业正在利用大学生调整期望值的机会,“逢低吸纳”优秀毕业生。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前“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尽快让个人能力“保值增值”。
虽然当前就业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但机遇仍有很多。求职者应全面认识市场形势,调整就业观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企业也应抓住机遇,“逢低吸纳”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习编辑: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