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乙肝者“喝点粥”
我国卫生部门曾两次开展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肝炎给我国人民健康、家庭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不含港澳台地区)。
学龄前儿童中的乙肝病毒阳性率约为6-7%,其中母婴垂直传播和家庭内日常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对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将产生长期影响。
儿童病毒性肝炎以甲型为主,乙型次之,还有丙肝及混合感染。由于儿童脾胃功能、物质代谢功能较弱,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治疗时多倾向于调理,注重饮食节制和医药审慎。参考成人饮食调养方案,根据年龄和病情适当减少食物和药物用量。
对于“无症状携带者”,约占青少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的80%,他们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无明显损害,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由于他们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因此不宜进行各种抗病毒治疗及所谓的“保肝治疗”。
家长们对青少年乙肝治疗存在两大认识误区。一种误区是认为青少年乙肝不影响生活和学习,无需治疗。这种认识非常危险,因为青少年也可能发生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另一种误区是过度休息和加强营养,这可能导致肥胖、脂肪性肝炎,不利于康复。适度活动对青少年乙肝患者是有益的。
实际上,约20%-25%的无症状携带者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会发展为慢性乙肝。若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通常表现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虽然大部分初次出现乙肝病情活动的青少年病人肝损害程度不如成年病人严重,但小部分亦可出现重型肝炎等。对慢性乙肝应从青少年抓起,给予合理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或减轻成年后的一系列进展性肝病。
在治疗方面,专家建议对于青少年病人,不宜选用长疗程的核苷类似物作为初治首选,而应优先选择疗程明确(1-1.5年)的干扰素治疗。考虑到青少年的学习任务较重,应尽量选择每周只需使用一次的长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若干扰素无效,可考虑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核苷类似物在16岁以下、特别是7岁以下病人的临床验证较少,因此药品说明书一般不将小儿病人列为治疗对象。
青少年社会、心理和行为特点对病情和治疗有一定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治疗依从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孩子可能面临多重压力,需要耐心疏导。大学阶段的病人则可能因疾病而担忧未来发展及婚育问题,对经济因素的担忧也较高。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某些儿童,尽管肝功能正常或仅为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但如果长期出现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反降的情况,可以酌情选用一些饮食方进行调养。例如,绿豆粳米粥等。这些饮食方案有助于改善营养吸收,促进身体健康。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小儿肝炎的恢复治疗,有一些传统的食疗方法值得家长们关注。让我们深入了解并尝试这些食谱,为孩子的健康护航。
有一种每天早晚各一次的简单服食方法。这种方法包含了补脾和胃、清热解毒、保肝的功效,对于小儿肝炎的恢复期治疗非常有益。它为孩子们的恢复提供了温和而有效的帮助。
再来看看山栀蛋肉鸡骨草汤的制作和效果。这款汤选用鸡蛋1-2个,瘦猪肉25克,以及鸡骨草和山栀根各15克。将食材洗净后同入锅,加水煮制。在煮的过程中,要拍碎蛋壳但保持鸡蛋完整。这个汤具有补虚安神、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尤其适合小儿肝炎长期未愈、脸色发黄、双眼血丝较多的孩子。
还有一款马兰头菜粥,选用鲜嫩马兰头菜和粳米为主要食材。粳米煮烂后,加入马兰头菜和少量调味品,再煮熟即可。趁热吃粥,每日早晚吃一次,连服数日。这款粥有清热解毒、清肝降火、补脾和胃的功效,适合小儿肝炎恢复期,尤其是出现口渴舌红、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孩子。
食疗是温和而有效的健康护航方式。对于小儿肝炎的恢复期治疗,家长们可以尝试这些食谱,为孩子的健康加油打气。记住,健康饮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实习编辑:李杏)
提醒家长们,食疗虽好,但也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在尝试这些食谱后,孩子的症状未有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