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人 >>

护胃专家文小敏:肠胃健康需关注 规律生活尤其关键

女人 2025-06-29 03:52性感女人www.xiang120.com

国际护胃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严峻的事实:胃病已成为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被誉为“护胃”专家的文小敏教授向我们揭示了胃病的根源与日常养护的重要性。

文小敏教授强调,肠胃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的营养供应。胃病的起因大部分是由于生活无规律,尤其是饮食的一日三餐没有规律,过度吃辛辣、过冷、过硬等刺激性食物。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也是导致胃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白领打工族、老板和司机等人群,他们由于工作繁忙,常常忽视饮食规律,导致至少80%的人群患有胃病。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患者并不注意及时就诊,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文小敏教授提醒广大市民,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是杜绝胃病的最佳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至关重要。她建议我们遵循以下原则:饮食以温和为主,避免刺激和油腻的食物;烹调方法以蒸、煮为佳;针对各种不适症状,遵守不同的饮食宜忌,以加速胃部复原。治疗和预防胃病的复发必须按医生的指导,按疗程用药,切勿因症状稍有减轻就停止服药。

文小敏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护胃的小妙招:

1. 少吃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对健康不利。

2. 告别烟酒。烟雾和酒精都会对胃粘膜造成严重的刺激,破坏粘液层的完整性,降低屏障功能,从而引发慢性胃肠疾病。

3. 利用中药食材进行调理。有胃病的人可以吃些对胃有帮助的中药或食材,如猴头菇、前胡、淮山等。

4. 远离损胃食物。如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碳酸饮料等,这些都容易引发胃酸过多或产气。

精神集中与饮食之道的微妙关联

饮食的消化与吸收,背后隐藏着血液供应胃肠道的奥秘。当我们吃饭时,必须全神贯注,避免一心二用。因为,如果我们在用餐时分心,如思考、阅读或观看电视,这会导致较多的血液流向脑部,从而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胃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胃病。

诊室故事一:胃炎癌变几率低,面食水果助养护

陈大姐,一位62岁的老人,长期以来一直与胃胀、腹泻为伴,睡眠状况堪忧。她在多家医院接受了胃镜和肠镜检查,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以及慢性结肠炎,均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经过杀菌治疗后,陈大姐的幽门螺旋杆菌转为阴性,胃痛症状也有所缓解。但她始终忧虑胃炎是否会癌变,时常需要检查的确认。

文小敏医生细心地为陈大姐排忧解难,并告知她目前的胃炎癌变几率低于1%。除了治疗,她还提醒陈大姐注意日常饮食。建议早餐以面食为主,避免凉性食物;多吃水果,特别是苹果对胃病患者尤为适宜;同时要避免过甜、油炸及生冷食物。

诊室故事二: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情绪与康复紧密相连

李某,一位居住在从化的40岁中年人,因上腹部隐痛、灼烧感等症状多年未愈而求医。经过胃镜检查,他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并未明显改善。文小敏医生发现李某精神状况较差,食欲不佳,压力大时胃痛明显加重。结合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文小敏认为李某属于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治疗过程中需疏肝健脾、通降和胃,并辅以清热利湿。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李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文小敏医生提醒,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状明显时往往已发展至严重胃病。胃炎与情绪有密切关联,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胃病的痊愈非常重要。

诊室故事三:气机郁滞常年腹痛,治疗需劳逸结合

周某是一位45岁的中年男子,他因长期腹部疼痛而求医。周某的腹痛以脐周隐痛、胀满为主,伴有呃逆、嗳气等症状。他在海南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但多次治疗并未见效。后来因过度劳累,症状加重。文小敏医生发现周某情绪低落、精神睡眠较差。结合周某的症状和生活环境,文医生认为他的腹痛与气机郁滞有关。治疗时需兼顾劳逸结合,调整情绪和生活节奏。同时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帮助周某恢复健康。文小敏教授腹痛治疗

周某因气机郁滞,腑气不降,出现腹部胀满隐痛、大便干结难下,其症状如羊屎状。大便不通导致郁热内结,使他感到口干、口苦、头晕目眩。文教授指出,舌质的淡红色,苔薄黄,脉象的弦滑,都是气机郁滞的明显迹象。中医诊断结果为腹痛,证属气机郁滞。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应以顺气导滞、降逆通便为主,主方为六磨汤加减。经过几次复诊,周某的症状逐渐消失,最终基本痊愈。

文教授进一步解释,中医所称的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的疼痛。而从西医角度看,周某可能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病与情绪、饮食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遵循医嘱,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劳逸适度,情志调和。

诊室中还有一位41岁的李某,他在2014年8月突然腹痛、呕吐、泄泻,泻下血水样便。经某医院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炎。经过一天的治疗,吐泻虽止,但腹胀满痛却加重,大便不通。X光检查显示腹部有液平面,考虑存在肠梗阻。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文小敏教授回忆,当时患者极为痛苦,腹胀满痛、压痛明显,大便不通,舌苔黄浊腻,脉濡。根据这些症状,文教授诊断其为暑湿证,辨证为湿热内阻,闭塞肠胃。治疗时,采用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方法,主方为王氏连朴饮加减。

仅服药一剂后30分钟,患者便嗳气、矢气频作,腹胀痛有所缓解。在此基础上调整药方后服用第二天大便已通。经过调理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文小敏教授指出本例患者起病急骤,初起以腹痛、泄泻、呕吐为主症为暑湿所致加上饮食不调伤及肠胃所致治疗应针对暑湿病邪加以调理脾胃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文小敏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治未病中心的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对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湿热病的诊治如感冒咳嗽气管炎胃肠病等。出诊时间为周二上午。阳痿网专稿转载请注明阳痿网媒体合作请联系湘120网。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