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胃越来越多病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胃似乎成了最脆弱的器官。一上班,饮食不规律就会引发胃痛、反胃;一忙碌,胃部也经常疼痛,食欲大减。甚至有些年轻人成了“老病号”,随身携带胃药成了常态。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得这类人群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令人震惊,19岁至35岁年轻人的胃病发病率在短短几十年间翻了一番。针对这个话题,我们采访了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教授王新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
患者中年轻人的比例已经占到了三成以上,而且精神因素成为诱发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胃,作为身体的“护身符”,却在很多上班族身上显得如此脆弱。抽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工作超时等都可能引发胃炎、溃疡等病症。熬夜等生活习惯也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年轻人忙起来时,随便以酸辣煎炸、生冷食物充饥,这样极易伤胃,甚至可能引发胃癌。
胃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胃痛、上闷、胃胀、恶心、泛酸等症状,长期的胃部不适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使人精神不振、身体虚弱、消瘦,并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少吃酸性食物是一个重要的建议。
饮食刺激已经成为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徐瑞华教授提醒,酸煎饼、高盐饮食、腌制咸肉等都要少吃,而新鲜蔬菜、葱、蒜、胡萝卜素等则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除了保证饮食规律外,减少大鱼大肉等酸性食品和烟酒的摄入也能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压力和肠胃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王新教授建议,缓解压力也是预防胃病的有效方法。多与人交流和沟通,减轻工作压力,积极锻炼都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的分泌。当出现轻微胃部不适时,不要随意服用胃药,应及时就医检查。随着胃镜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胃病的诊断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胃炎会引发胃癌,但胃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诱因。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但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近五年来,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已经翻了一番。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胃癌。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可能只是普通性胃炎,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些慢性胃病也有演变成胃癌的可能。
每年全球新发胃癌患者中,有40%来自我国。近半数的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和排查非常重要。徐瑞华教授指出,高危人群包括肥胖男性、常食用加盐腌制蔬菜、吸烟、接受过胃部手术、有家族肿瘤疾病史等人群。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生活不规律、长期吃腌制品的人更应该重视体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问题。本报报道,胃癌的世界并非单纯的阴阳两极,而是存在着更为细致的划分。在胃癌的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指标,它像一盏指引病情走向的灯塔,将胃癌患者分为HER2阳性和阴性的两大群体。
经过深入研究,大约五分之一的胃癌患者被检测出HER2阳性。这一指标的阳性,如同发出一个警示信号,它预示着患者的生存周期可能较短,癌症复发的风险更高。换句话说,对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来说,他们的抗癌之路更为艰难,需要更为强效的治疗手段来对抗恶化的病情。
面对这样的疾病状况,专家提醒每位胃癌患者,抓住治疗的关键时机至关重要。HER2检测成为了排查恶性程度更高癌症的重要一环。及早发现、准确判断,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呢?大蒜,这一常见的食材,或许是我们对抗胃癌的有力武器。在我国胃癌高发地区之一的山东省临朐县,其邻县的胃癌死亡率却远低于此。调查显示,这一显著差别与大肆食用大蒜有关。这个县的居民年人均大蒜摄入量竟是临朐县的六倍。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大蒜中的大蒜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指出只有生吃大蒜才能发挥其预防胃癌的作用,腌制或烹饪后的大蒜效果则大打折扣。
让我们携手对抗胃癌这一健康杀手,通过科学的检测与合理的饮食调整,共同为健康护航。(实习编辑: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