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分法瑜伽
瑜伽是古印度瑜伽先哲帕坦伽利所传承的智慧的精华,他将瑜伽分为八个阶段,其中体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八个阶段包括了制戒和内制两大方面,以及作为瑜伽核心的体式练习。
一、制戒是超越国家、信仰、年龄及时间限制的戒律,其目的在于规范社会和个人道德,避免混乱、暴力、欺骗、偷盗和贪婪的发生。帕坦伽利提出的制戒包括Ahimsa(非暴力)、Satya(真理)、Asteya(不偷盗)、Brahmacharya(自我克制和节欲)、Aparigraha(无妄念)。这些戒律从根本上引导人们远离罪恶,朝着更纯净、更善良的方向发展。瑜伽修行者通过遵守这些戒律,能够逐渐解脱恐惧和贪念,显示出活力和能量,勇敢面对不公正,拥有强大的智慧。
二、内制则是适用于个人的规范,包括Sauca(纯净)、Santosa(满足)、Tapas(热情)、Svadhyaya(自我研习)、Isvara Pranidhana(敬奉)。这些内制涉及身体、精神、品格的净化与提升,帮助瑜伽修行者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宁。通过内制的实践,瑜伽修行者可以保持体型的完美,保持身体健康,祛除疾病。
体式作为瑜伽的核心部分,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体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姿势,更是一种稳定而愉悦的修炼方式。通过体式的练习,可以带来思想和精神上的安宁,使人的肢体更加稳定,意志更加坚定,心灵更加仁慈。体式的名称往往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如植物、昆虫、动物以及传奇英雄人物等,体现了瑜伽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几世纪以来的进化规律。体式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均衡和耐久性,增加生命的活力和能量,使每一块肌肉、神经、腺体都得到锻炼。
瑜伽是一种集身体、呼吸、心灵于一体的修炼方式。通过遵守制戒和内制,结合体式的练习,瑜伽修行者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安宁,实现人生的完美境界。瑜伽不仅关注身体的完美形态,更追求感官、智力和精神的全面升华。通过瑜伽体式的修炼,修行者超越简单的生存状态,步入健康的殿堂。身体的健康并非金钱所能购得,而是不懈努力的结果,是身体、心灵和精神完全和谐共生的状态。
瑜伽体式对全身产生深远影响,不仅锻炼肌肉、韧带、关节和神经,而且修复平衡各机能,使身体各部分系统焕发活力。每一个体式的精准到位,都是对生命能量的颂扬。
呼吸控制是瑜伽中的重要环节,Pranayama的精髓在于呼吸的延长与控制。呼吸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深长、稳定的呼吸能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舒缓神经系统,使贪念和杂念得以净化,助力修行者全神贯注。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至关重要,不正确的呼吸练习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损害神经系统。
制感是瑜伽修行中的又一关键阶段。当人的理智被感官欲望所左右时,就容易迷失方向。通过有节律的呼吸练习,将感官从外部欲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之处于理智的控制之下。
在身体与呼吸的和谐基础上,专注阶段随之而来。身体经过体式的锤炼,大脑经过呼吸控制的洗礼,感官被制感所控制之后,修行者便能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于一点或一任务。
当持续专注不受干扰时,修行者便进入冥想状态。在此状态下,练习者感受到身体的轻盈、稳健,脸色红润,声音优美,身体散发出自然的芬芳。他们从欲望中解脱自己,拥有了均衡、宁静平和的精神世界。
最终,长时间的持续冥想将修行者带入入定境界。这是瑜伽修行者所追寻的终极目标。在入定的状态中,修行者实现了与宇宙万物的融合,达到了心灵的最高境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但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