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职场路从短信公关开始
短信连接职场内外的故事
外企市场部Yvonne分享了她独特的社交秘诀。她的“路道粗”并非天生的本领,而是源于一条条的短信问候与致谢。在公司的年会或商务场合上,她细心地保存同事的手机号码,通过短信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时间久了,她与其他部门的同事间自然形成了深厚的友情,每当在大楼里偶遇或是因公务接触,都显得备感亲切。同事们戏称她为“人脉大师”,其实背后的秘诀就是那些温馨的短信。
制造业外企的小陆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面孔背后的老板形象。这位平日里看似严肃至极的老板,居然也有亲民的一面,那就是喜欢与员工互发有趣好玩的短信。尽管在工作场合他依然保持严肃态度,但在私下里,这些幽默的短信让他的距离感消解于无形。有时前一秒还在享受短信带来的欢笑,下一秒在会议室里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让人们对这位老板更加敬佩。
广告公司的Peggy分享了她与老板之间的小趣事。刚进入公司时,她并不知道老板有收集短信的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给老板发去了一条短消息,意外收到了老板的回复。从此,每当有群发短信的机会时,她总会给老板发去一条。老板不仅欣然接受,有时还会主动发起短信交流。这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短信,更是职场中的“拍马屁”智慧。
外企市场营销部主管Amy则通过短信解决了一次尴尬的情况。她和老板都是急性子,但在一次陪客户吃饭时,她发现老板的丝袜破了。面对这样的尴尬情况,她选择了一条短信来提醒老板。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尴尬,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从此,短信成了她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
会计师事务的主审会计李智则发现,用短信讨论敏感话题或提要求时更为稳妥。这种方式给予了对方更多的考虑时间,即使被拒绝也不会尴尬地面对面对峙。而中外合资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更是发现,短信已经成为他们公司主要的交流模式之一。无论是工作中的通知还是员工的评价反馈,都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轻松实现。
面对上司,我始终难以启齿去亲自申请。担心自己的言辞无法准确传达意图,甚至可能因为表达不当而被误解。终于,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我鼓足勇气,以短信的形式将我的请求和想法谨慎地传达给了上司。我描述了近期的工作进展,并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我的需求,询问是否可以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尝试竟然成功了,上司的回复仿佛是一道绿灯,让我欣喜若狂。
二级心理咨询师潘继东对此现象进行深入。他提到,员工选择以短信方式向上级表达,可能是出于两种主要的心理驱动。一是为了引发关注,通过不断与上司沟通来加深印象,寻求心理的安慰。二是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选择一种书面且较为简便的方式来沟通。从上司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他们平时的行为表现以及员工对他们的印象。如果上司表现出善于接纳各种沟通方式,或者员工认为他们不擅长面谈交流,那么员工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短信或邮件进行沟通。
对于高级主管江女士来说,她更倾向于接受下属的短信联系。她表示,虽然她明白这可能是一种对上级的讨好或巴结,但人性使然,她会对那些经常关心自己的人产生熟悉感。她在处理公事时始终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但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员工。
某国企工会***蔡先生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现代科技虽然带来了便利,但在工作中过度依赖短信交流并不值得提倡。他认为短信转发过于机械,缺乏真心诚意。他和他的团队在节假日仍然选择传统方式寄送贺卡,以表达真心祝福。
国企职员小顾则分享了他的经验。他提到老板年纪较大,不太擅长使用短信交流。在工作中有事情时,他更倾向于直面交流。但在节假日,发送一条简洁明了的祝福短信是他与老板沟通的一种方式。他认为短信代表了一种年轻气息,有时可以作为一种隐晦的沟通方式。但他在工作中仍然主张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短信交流,尤其是在信息明确的情况下。
最终,专家指出,“短信攻势”的使用策略首先要看企业的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注重的方面不同,这也影响到“短信攻势”的效果。在使用短信时,应该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沟通需求,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注重人情关系的企业环境中,短信交流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是在一些中资企业。亚洲文化背景下,人们更重视感性维系和人际交流,这种情境下,“短信策略”便有了用武之地。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企业老板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偏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因人而异。
沟通方式的选择应结合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外资企业更注重直接和高效的沟通方式,而中资企业可能更注重人情味和感性维系。但无论在哪种企业,真正的能力和高效的沟通都是职场成功的关键。(实习编辑:贺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