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学好瑜伽
瑜伽之道:从源头到精髓的旅程
对于“好”的定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在瑜伽的世界里,如何成为心目中的“好”,更是众说纷纭。瑜伽的初阶,往往以身体目标为起点,如塑形、减脂等,这些明确的身体目标像是指南针,引导我们走进瑜伽的大门。但当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会发现瑜伽不仅仅是体式的练习,更是心灵的修行。
一、设立阶段性目标
每个瑜伽爱好者的旅程都始于一个念想,这个念想如同种子,埋藏在心底,逐渐生根发芽。当我们开始行动,这颗种子就会引导我们走向更深层次的瑜伽世界。身体层面的目标虽然重要,但真正的瑜伽修行,需要向内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确自己想要通过瑜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哪些需求。
阶段性的目标让瑜伽之路更加丰富多彩。也许开始时,我们只是追求身体的健康与美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意识到瑜伽更是心灵的修炼,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可能想成为一名瑜伽老师,或者成为瑜伽馆的工作人员,甚至参加导师的工作坊,拓宽瑜伽的知识领域。
二、阅读瑜伽经典
阅读瑜伽经典是瑜伽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初,我们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但随着修行的深入,这些经典的意义会逐渐显现。阅读瑜伽书籍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瑜伽的广阔与智慧,成为我们瑜伽学习的动力。每一本好书都像是一位智者,为我们指引方向,带给我们内在的滋养和激励。
三、跟随明师脚步
在瑜伽的路上,一位好的老师如同灯塔,为我们指明方向。好老师不仅告诉我们体式的练习方法,更会告诉我们瑜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疑惑、有不解、有做不到的地方,但只要我们内心有光,就能继续前行。即使走错了方向,老师也会为我们照亮回归的路。
瑜伽是一条不断、不断修行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设立阶段性目标、阅读瑜伽经典、跟随明师脚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希望每一位瑜伽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瑜伽之道,成为更好的自己。内在修行瑜伽之道
我的老师曾言:瑜伽若只向外发展,恐难长久。瑜伽的真谛,往往容易被误解。有人视其为单纯的形体训练,认为它浮夸而无;有些人则认为瑜伽涉及灵性,便显得过于矫揉造作。真正的瑜伽,正是在寻求外在与内在的平衡。在追求身体健康与美的我们亦需关注内心的修炼。
近年来,疫情给瑜伽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我的观察与体验来看,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瑜伽教学或瑜伽馆,其背后的创始人或馆主都有着深厚的内在修为。他们通过冥想、禅坐、闭关等方式,不断自我内在的世界。
当我越来越注重内在修行时,我发现自己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育领域,我虽少有关注,但在涉及孩子教育时,我能够准确把握大方向。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世方面。
近三个月来,我每天早晨冥想。我发现自己的心性更加稳定,面对问题时更加从容、宽容。我的内心空间变得更加宽广,少了纠结与埋怨。萨古鲁在《如何快乐的生活》一文中提到:尽管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体验却完全由自己主宰。
内在修为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曾有一朋友在与我微信语音聊天时说,我的声音显得非常安静、气足且稳。这使我意识到,内在的变化虽无法用仪器测量,但却能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
瑜伽融入生活,为我们带来了超越自我的机会。与其他学科如西医、中医、哲学等的结合,使瑜伽的方法性更加丰富多彩,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瑜伽作为印度的六派哲学之一,其格局与胸怀高于一般的学习。若我们所学的不能融入生活和生命,那便是浅尝辄止。尽管瑜伽看似理想化,甚至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但历史长河中,谁又注定生来就是圣人?
我们不追求成为遥不可及的星空,只愿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有那翻腾的浪花成为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与追求。瑜伽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内外世界的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