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宝宝“感冒”高烧不退原是患尿路感染

育儿 2025-06-25 01:38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小西西刚刚过完周岁生日不久,突然发起了烧。往日红扑扑的小脸蛋变得苍白暗淡,食欲也大大减退,不时出现一些奇怪的迹象。看到这一幕,爸爸赶紧拿出了家庭药箱里的小儿退热片,希望能够帮助西西度过这段困难时期。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西西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有加重的趋势。无奈之下,父母只能带着她去看医生,最终住进了医院。

经过儿科医生的仔细询问和一系列化验,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西西患的是尿路感染,并不是之前以为的感冒。那么,尿路感染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呢?简单来说,就是尿路(指从体内排出尿液的渠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发炎。尿的源头是肾脏,生成的尿液通过肾盂与输尿管流入膀胱,一旦蓄满了,便刺激膀胱壁的神经,提醒人们如厕。当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中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引发炎症。

说到这个,你可能会想到某些女性得了肾盂肾炎,某些男性得了尿道炎。但关于尿路感染的提法似乎有些笼统。实际上,孩子与成人的情况有所不同。病菌引起的炎症病灶可能难以局限于某一段,单从症状也难以分辨出确切的感染部位,因此统称为尿路感染。这也是孩子尿路感染的一大特点。

小儿尿路感染虽然不像感冒那样普遍,但也并非罕见,已成为小儿多发病之一。两岁以下的宝宝尤其容易“中招”,而且存在重女轻男的现象,女孩的发病风险大约是男孩的3-4倍。这一现象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从内因来看,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难辞其咎。比如,小儿的尿道较短,输尿管长而弯曲,加上身体抗病能力较差,病菌更易入侵。至于那些泌尿系统存在先天性畸形的人,更易引发感染。而对于女孩来说,由于尿道更短且较平直,靠近病菌的主要集散地肛门,因此与“尿感”结缘的机会自然更多。

外因方面,主要源于家长护理不当。比如使用了不洁的尿布或开裆裤,尿道口容易受到污染;给女孩擦洗屁股的方向不正确也可能导致污染。因此家长要提高警觉,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由于孩子年纪太小,无法用言语真实表述自己的感受,即使发生尿路感染,也可能只表现出发烧、食欲不振、哭闹等一般症状,很容易与感冒或肠炎混淆。因此家长要特别警惕,及时就医。医生会采集孩子的尿液进行化验,以确诊病情。

一旦确诊为尿路感染,必须给予正规的抗感染治疗,主要措施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急性“尿感”通过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康复,但病情可能反复发作。因此疗程结束后,仍需要密切观察,每月随访一次,连续三个月没有症状才算治愈。

关于小儿“尿感”的深刻洞察与预防策略

小儿“尿感”的高发率背后隐藏的一大推手就是尿路畸形,如梗阻性尿路病、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要明白,若不解决这些根本问题,那么“尿感”症状将如野草般持续不断这是孩子们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正如其他挑战一样,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对于预防小儿“尿感”,家长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做起。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防患于未然:

关于孩子的阴部护理,家长们需格外重视。一次性纸尿片虽然方便,但白天应尽量减少使用。每次大便后,用温水仔细清洗孩子的臀部,绝不能仅仅用尿布擦拭。对于女孩,清洗外阴时应该自前向后,以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尿道口。

尿布的使用也不能忽视。尿布要经常清洗,使用专门的洗具,绝对不可与成人的混用。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幼儿尤其是女孩应尽量不穿开裆裤,并经常更换内衣裤。

合理的喂水和排尿习惯也很重要。让孩子养成勤排尿的习惯,这样可以及时冲洗出可能入侵的病原体,从而保护尿路健康。

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细节,遵循上述建议,就可以大大降低小儿“尿感”的风险。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细心照料,预防为主,让孩子们远离疾病的困扰。

(注:***为阳痿网专稿,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如有媒体合作需求,请联系湘120网。)

上一篇:孕前六招助你孕育健康宝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