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协同效应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三角形运算题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小华却是个例外。面对这些难题,他总能冷静应对,通过思考,条理清晰地解答出来。他的数学成绩在同学中名列前茅,这一切得益于他运用感官协同效应来学习数学。
上小学时,学生们对多位数除法的运算感到困惑时,数学老师通过小棒分一分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这种方法给小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意识到好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进入三年级后,几何图形的运算特别需要空间想象力。为了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小华尝试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他通过自我描述,在脑中想象各种图形的交汇情景。很快,小华便培养出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学习几何也变得事半功倍。
要想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就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被称为感官协同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收集信息时,参与的感官越多,所获得的信息就越丰富,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扎实。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三到法”,其实也是一种感官协同效应的应用。除了眼看、口念之外,还需要心记。许多孩子在课堂上感觉记住了内容,但实际操作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掌握。这是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要想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得既准确又牢固,就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学习。
四年级的陈爽是班里的一名尖子生。她每天往返学校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但她却能在繁忙的旅途中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她的秘诀在于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注重理解并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她采用“五到法”,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这种方法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加强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让记忆更加深刻。
专家建议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时让多种感官配合起来可以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通过看、听、说三者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对于复杂的知识,可以尝试先复述一遍,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抄书也是一种加强记忆的好方法。
感官协同效应在孩子的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学习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古代的文学巨匠苏东坡,他的才华横溢令人敬仰,而他的学习之道更是值得我们。这位伟大的文人,有一个独特的习惯抄书。这一习惯不仅助长了他的记忆力,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苏东坡的记忆力堪称一流,而这与他抄书的习惯息息相关。
当我们学习化学和物理时,可以通过实验来增强学习的和广度。实验中的各种声音、颜色和气味,都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这些元素刺激我们的听觉、视觉和嗅觉感官,一同传递信息给大脑皮层,从而在大脑中建立起丰富多彩的记忆画面。这种学习方式将各种感官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让我们跟随苏东坡的脚步,养成抄书的习惯。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一次抄写都是对知识的重新理解,每一次记忆都是对智慧的积累。我们也要借鉴实验学习的精髓,将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当我们真正沉浸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我们会发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无垠,而我们的智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升华。
编辑推荐: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让我们从古代大文豪苏东坡那里汲取智慧,养成抄书的习惯,同时借鉴实验学习的精髓,让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我们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自如,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精彩的知识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