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中心完成首例裂谷热病全基因组测序
北京首例裂谷热病例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在炎热的夏日夜晚,北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7月21日晚,一位从安哥拉归来的重症病人被北京市紧急接诊。经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连夜实验室排查,这并非是一次普通的回归。在排除了黄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多种可能病因后,疾控专家在病人的血液和唾液标本中检测到了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这一病例被确认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一个挑战。为了深入探究病毒的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迅速行动,直接在病人的唾液和血液标本中对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分析。仅仅在一天后,也就是7月24日,他们成功获得了该病毒三个节段的11.9kb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与非洲地区流行的病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裂谷热是一种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6天。大多数感染此病毒的人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部分病例可能会出现发热、肝炎、视网膜炎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多系统受损。这种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等,或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这一病例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发生的疫情,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与我们产生关联。尽管我国并非裂谷热的疫源地,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北京市疾控中心已经采取了防蚊隔离治疗、环境灭蚊等措施,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他们也提醒即将前往非洲东部和南部等裂谷热疫区的人员,务必采取严格的防蚊措施,避免接触当地的动物,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健康。这是一次对全球疫情警戒的提醒,也是一次对每个人自身健康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