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壮年会患上心梗 预防心梗需改变作息
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性及其背后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剧烈且持续,休息和常规药物无法完全缓解,同时伴随着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升高和心电图的变化,存在危及生命的可能。这一病症在欧美地区尤为常见,而在中国近年来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对于为何青壮年也会遭遇心肌梗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劳累:对于无法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等,都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需氧量激增。若冠状动脉已经发生硬化、狭窄,便无法充分扩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这种缺血缺氧又可能引发动脉痉挛,严重时导致心肌梗死。
2. 情绪激动:急性心肌梗塞也可能由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如激动、紧张、愤怒等。有报道称,在美国的某些球赛期间,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因此突发急性心肌梗塞。
3. 暴饮暴食: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这可能会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青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在较年轻的儿童体内就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灶。
心肌梗死发病前的症状多种多样,很多人在发病前几周会感觉到乏力、胸部不适等。一旦活动,就可能出现心悸、烦躁等症状。具体的表现包括:
1.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这种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通常没有明确的诱因,发生在安静状态下。疼痛可能非常严重并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达到数小时或数天。常规休息和硝酸甘油片无法缓解。患者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甚至产生濒死感。
2.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3. 疼痛剧烈时可能伴随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呃逆。
4. 心律失常出现在大约75%~95%的患者中,多发生在起病后的1~2周内,尤其是在开始的24小时内。这可能会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5. 低血压和休克也是常见的表现。如果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正常水平,且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等症状,则为休克的表现。
6. 心力衰竭主要由急性左心室衰竭引起。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应当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立即的医疗干预。了解相关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疾病。青春岁月,严防心肌梗死之侵袭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我们往往只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忙碌,却容易忽视身体健康的警钟。心肌梗死,这一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作为青壮年人群,我们该如何筑起防线的堤坝,抵挡其侵袭呢?
要摒弃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拥抱规律作息。生活的节奏紊乱,往往会成为疾病的。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健康之始。
舌尖上的防范同样重要。合理搭配饮食,拒绝“重口味”。过甜、过咸、过分油腻的食物,犹如隐形的健康杀手。我们应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让瓜果蔬菜在餐桌上占据一席之地。
久坐伤身,绝非空谈。长期久坐不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更是心肌梗塞的潜在诱因。放下手中的工作,起身走走,让身体动起来,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
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体育锻炼。运动不仅是保持身材的良方,更是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妨安排一些运动时间,哪怕只是简单的散步或慢跑。有规律的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记住,青春不是一场竞赛,而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珍惜这段时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心肌梗死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前预防,它便无法趁虚而入,我们的青春岁月便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