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乙肝准妈妈心中的“四大问号”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拥有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近期临床统计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子女感染乙肝的几率是阴性母亲的子女的十倍。尽管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乙肝准妈妈提供有价值的生育建议与知识。
关于乙肝妇女能否生育的问题,牵动着广大乙肝女性的心弦。在明确一点,即没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建议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以及肝硬化的妇女暂缓妊娠。因为在怀孕过程中,母体需要为胎儿提供丰富的营养,这会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有的肝病可能恶化。肝功能的减退还可能增加分娩时的风险,如大出血等,从而威胁到母婴的安全。肝功能正常一年以上的乙肝妇女,在医生的许可下,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受孕。
紧接着,我们关注乙肝孕妇的孩子是否都会感染乙肝的问题。如果孕妇的血液中查出肝炎病毒抗原,那么她的血液、唾液、乳汁甚至羊水中都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这些病毒在孕育及分娩过程中都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前后,一方面是在子宫内通过胎盘直接感染胎儿,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羊水而感染,或是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都会感染乙肝病毒。其感染率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是否存在乙肝e抗原阳性等情况。对于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可以通过控制抗原滴定度后怀孕。
如何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是医学界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垂直传播的部分途径是通过胎盘传播;更多的情况是因为分娩时胎盘剥离或产道擦伤导致的母血感染。由于婴儿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接种疫苗成为了预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多数医学专家主张在接种疫苗前为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预防的有效性。具体的做法是: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在1~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周岁后到医院验血确认是否得到保护。
我们乙肝妈妈能否母乳喂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母亲是否会传染给孩子。尽管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但一般认为只要母亲乳汁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且肝功能正常,是可以母乳喂养的。但如果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或母亲属于HBV-DNA阳性或大三阳且肝功能异常,则最好不要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之前,建议进行乙肝病毒基因检测,并确保婴幼儿已经产生保护性抗体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其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当婴儿口腔、咽喉、食道或胃肠黏膜等处出现破损或溃疡时,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破损处进入婴儿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可能引发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这样的婴儿,母乳喂养需要特别谨慎。
更为严重的是,当母亲乳头出现破裂时,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因为乳头是乳汁输出的主要通道,一旦破裂,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伤口进入婴儿体内。这时,为了宝宝的健康,母亲应当选择暂停哺乳,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确保母婴安全。
乙肝病毒感染对婴儿的健康影响深远。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每一个家庭都至关重要。除了注意母乳喂养时的安全问题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细节,如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接触等。定期接受乙肝疫苗接种也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对于母亲来说,母乳喂养是自然而珍贵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宝宝的健康,需要暂时放下哺乳。母亲可以与医生沟通,了解替代喂养的方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宝宝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尤为重要。
(实习编辑:李杏)
注:***旨在传递有关乙肝病毒传播和母乳喂养的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在涉及健康问题时,建议读者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行动。***所述观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