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癌发病占全球42%
在我国,胃癌是一种常见于中年男性的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特别是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中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为16万。
切勿忽视胃癌的早期征兆
胃癌的发病原因存在多个方面的共识,其中包括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长期食用霉变食品、摄入过多的盐分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除此之外,一些癌前病变也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尤其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胃癌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近五年来,19岁至35岁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据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指出,年轻人患胃癌的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容易误诊,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容易被忽视。上腹部疼痛、不适、食欲减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乏力、消瘦及贫血等都是胃癌的预警信号。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长期食用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群,更应及时进行体检,定期进行胃癌的排查。这些人群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需要格外注意。
胃癌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因为现有的化疗药物难以完全消灭胃癌细胞。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切除有很高的5年生存率。即使对于已经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手术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于防止术后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局部晚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晚期或术后复发的病人,化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是预防胃癌的关键。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注意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胃癌的预防:饮食是关键
胃癌,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其实预防的重点就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上。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在饮食方面预防胃癌。
粗糙的食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因此应避免进食。腌制和熏制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胃癌。多饮牛奶也是不错的选择。
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也应少吃,这些食物在高温下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改进饮食习惯和方式同样重要。我们要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食物温度适中,不宜过烫;进食时保持情绪愉快,心情开朗;避免饮用烈酒和抽烟。
那么,哪些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呢?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男性,尤其是超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的人群;经常使用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保存食物的人;吸烟者;接受过胃部手术或胃息肉的人;有家族肿瘤疾病或家族胃癌史的人;恶性贫血患者以及A型血的人群,都需要格外注意。
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也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这些高危人群更应注意饮食健康,遵循上述的饮食建议,预防胃癌的发生。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调整饮食习惯,预防胃癌。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远离疾病的最好方式。(实习编辑:李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