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X线扫描仅仅捕捉瞬间的图像,而现代CT扫描技术则跃进到生成三维影像,实现了X线的多次成像革新。
在美国,每年有近六千二百万人接受CT扫描,相较于1980年的三百万人,这一数字无疑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
哥伦比亚大学影像研究所的David J. Brenner博士指出,CT扫描相较于传统的X线扫描,其射线传导量显著增大,几乎是X线扫描的50到200倍。他和同事Eric J. Hall博士基于当前数据预测,在两三十年之内,全美由CT扫描引发的癌症将占到总癌症发病率的1.5%到2%。
Brenner博士强调:“如果CT扫描的益处明确大于其潜在风险,那么无疑应当进行这项检查。我们相信,在接受CT扫描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必要接受此检查,他们或许可以选择其他辐射量较小的检查方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儿童群体,由于他们对射线更为敏感,且未来的生活中有更长的时间可能面临辐射引发的癌症风险。
在上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Brenner和Hall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次或两次的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量,相当于广岛原爆炸幸存者所受的辐射量。那些距离爆炸中心仅两英里的原幸存者,其后的癌症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一现象为评估CT扫描的癌症风险提供了参照。
美国影像学院(ACR)的***Arl Van Moore Jr. MD认为原幸存者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与CT扫描的频繁使用有关。他也指出,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将广岛和长崎原爆炸幸存者的癌症风险与CT扫描进行直接关联。他强调:“关于CT扫描引发癌症的说法目前仅为一种推测。”
今年早些时候,ACR的一些成员在学位论文中提及,CT扫描的迅速增长以及其他筛查技术的发展预示着不久的将来辐射相关癌症发病率的上升。这一趋势引发了关于筛查用CT扫描的争议。尽管CT扫描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有力工具,全身CT扫描在无症状人群和疑似患者中的使用受到了质疑。
ACR并不推荐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全身CT扫描,FDA也指出全身CT扫描筛查带来的好处尚不明确,同时增加了某种风险。新墨西哥州的影像学家Fred Mettler, MD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美国人接受的辐射中最大的来源是医源性的,随着越来越多的CT扫描筛查方法的开展,被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可能会越来越大。”
Brenner和Hall还提到,急诊科特别常见滥用CT扫描的情况。对于已经表现出症状的疾病进行诊断时,CT扫描非常清晰有效,但在急诊科,这一技术经常被过度使用。Brenner博士说:“病人因为腹痛或长期头痛去看医生时,往往在没有见到接诊医生之前就被要求进行CT扫描。”
为了解决病人转院时重复进行CT扫描的问题,Brenner建议将每次CT扫描的结果制作成DVD碟交给病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事实上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他补充说。
他进一步强调,这份新报告的目的是告知公众CT扫描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非恐吓那些确实需要这项检查的病人。“对于有症状的病人来说,CT扫描无疑是一项出色的诊断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限制是将CT扫描用于真正需要的病人身上。”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