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孩子的心理
每个儿童都拥有无限的可能与潜力,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养育,更是引导与辅助他们走向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和实践如何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得力伙伴。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如同在打网球时“发球与回发球”,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也需有来有往,才能形成良好互动。当孩子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时,我们通过观察他们的反应,如微笑、眼神交流等,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一个简单的拍手游戏,都能深化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是孩子学习的工具。为了让孩子自由,我们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限制,让他们触摸、观察、感受这个世界。我的经历便是如此,孩子在家中安全地,确保了他们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和见识。
经验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去图书馆、公园,还是坐公交车,每一次的经历都在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研究显示,学业成绩与孩子的经验息息相关。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我们提供的“头脑启动”项目旨在为他们创造更多体验和机会,弥补因环境差异带来的差距。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家长应陪伴孩子一起玩耍,深入了解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孩子在玩积木时,他们正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画画中,他们正在发展自我意识。这些基础性的技能和学习,如同编织一张知识网的基础部分,为孩子未来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和学习的环境,陪伴他们玩耍和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编织起这张宝贵的知识网,为他们的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踏入幼儿园的教室,发现这里异常安静,便会想象孩子们正在学习什么呢?因为深知,孩子们需要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能够阅读之前,他们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句。
左下角的一幅小男孩画画的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小男孩正在发展他的良好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成长,如同“鸡与蛋”的哲学问题,是先有自我意识再有优秀的学业成绩,还是学业成绩卓越后自我意识才得以成长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爱和动力。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是无法真正学好的。美国的研究机构也在不断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的好奇心是如何增长的呢?其实,你对某一事物越好奇,你就会学得越多。家长应当以身作则,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笨。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孩子是从来没有错的。”为什么皮亚杰会这样说呢?因为孩子们总是用他们的语言和逻辑向我们解释世界。当我们觉得孩子做得不对时,往往是因为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去评判他们。
想象一下,你在散步时遇到一只蝴蝶,孩子可能会指着它说:“妈妈妈妈,你看那是一只鸟。”这时,有的家长可能会直接纠正:“不对,那是一只蝴蝶。”而另一种家长则会温和地解答:“是的,这个像鸟儿一样能飞,我们称它为蝴蝶。”显然,后者的回答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与好奇心。它帮助孩子建立起飞翔的生物与蝴蝶之间的联系,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我们的回答方式,即使是微小的细节,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与好奇心也是至关重要的。记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不要轻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否则,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要不断鼓励孩子举手、发展他们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学到更多。让我们与孩子一同这个充满好奇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