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高血压发作猛于冬 年轻人要警惕高血压
病人夏季高血压防治指南:坚守治疗,远离误区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这个季节的血压管理尤为关键。很多人在炎热的天气里认为高血压症状会有所缓解,从而放松警惕,甚至停药。但实际上,夏季高血压发作起来更为危险。
一、夏季血压波动大,不可轻视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血管舒张,血压普遍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病人可以掉以轻心。病人血压经常处于160/100毫米汞柱左右者,不建议停药,更不应吃吃停停。应坚持服药,但可适当减量,选择长效降压药有助于保护血管。
二、怕出汗“绝对休息”不利于健康
许多高血压病人因担心运动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避免运动。适量运动是降压的好方法。长期坚持每天快步行走30分钟以上,可达到降压目的。但剧烈运动如爬山、举重等不适合高血压病人。
三、自测血压胜于依赖保健品
在夏季,高血压病人更应重视自测血压。吃深海鱼油、卵磷脂等保健品不如备一只质量较好的血压计。高血压病人应找出每天两次的“高峰”期,记录最高血压时间点。
四、饮酒需谨慎,冰冻啤酒要适量
虽然夏季喝冰啤最解渴,但高血压病人对冰啤得适当“忌口”。男性每天喝啤酒最好别超过2个易拉罐,女性则最好减半。过量饮酒易引发并发症。红酒也应少喝。
五、夏季高血压的误区需警惕
许多高血压病人认为夏季血压会自然下降,因此擅自停药或减量。但实际上,高温时节,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受环境影响极大,可能发生血压骤升,引发脑梗死等疾病。高血压病人夏天决不可掉以轻心。
高血压病人夏季仍需坚守治疗,远离误区。注意监测血压,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谨慎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关于高血压,那些你需要知道的事
高血压,一个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再只是成年人的困扰。从儿童到老年,我们都应该对其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炎炎夏日。
专家指出,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即使是素油也不宜过量摄入。这一点在暑期特别重要,因为许多孩子因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同时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导致早期体重肥胖,进而引发儿童高血压等问题。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吃,但专家提醒,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郭冀珍教授指出,许多青少年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血管壁上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多吃点有益无害”的想法需要被重新审视。
而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食疗药膳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夏季,推荐的食物有海带黄豆汤、枸杞头海参汤等,同时还有一系列茶饮,如山楂茶、荷叶茶等。这些都有助于调节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关于血压的控制,很多人认为只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就安全了。专家指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理想的血压应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血压标准和年纪大小无关,无论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高血压的标准都是140/90毫米汞柱。
自己在家测血压和去医院测血压哪个更准?专家表示,有的病人在医院环境下会因为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这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在家自测血压能更好地反映病人的真实血压情况。
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犹如行走在薄冰之上,血管硬化、弹性降低,收缩与舒张能力减弱,病程漫长。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冬季的严寒使得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变得尤为缓慢。想象一下,我们的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都需要较高的血压来维持其正常的血流灌注,以确保生命的正常运转。一旦血压出现问题,便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当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因硬化而阻力增高时,血压过低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脑、肝、肾等器官的血流量也会相应减少,引发一系列缺血、缺氧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其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昏、头痛、眼花、颈项强直疼痛、上肢麻木、全身无力、嗜睡等。这些症状与血压过高引起的症状相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未能及时测量血压,而误认为是血压过高所致,并急用降压药物或加大降压药剂量,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如突然失明、神志昏迷、半身瘫痪、心绞痛或严重的心律紊乱等。
这种“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主要出现在体质虚弱的重症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群体中。而且,能引起上述症状的降压药物较多,如胍乙啶、复方降压胶丸、心痛定等。尤其在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使用时,副作用更为明显。特别是心痛定配合双氢克尿塞、胍乙啶配合双氢克尿塞等组合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必须强调的是,当血压急剧下降,血流缓慢时,还容易发生血栓。这种血栓在血压偏低的睡眠中更容易脱落,可能导致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这种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清晨,病人可能出现突发肢体活动障碍、语言不清而神志清醒的情况。如果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脱落,也可能导致突发心肌梗塞而暴死。
面对这样的危害,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应该格外谨慎。他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定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及全身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高血压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因此他们需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悦豁达的心态。可以通过打太极拳、养花弄草、书法绘画、听轻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忌酒、饮食清淡少盐、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都有益于血压的稳定。
有关专家提醒我们,控制血压使其长期稳定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有决心、毅力和掌握相关知识。家庭最好备有血压计,让亲人学会测量血压。只有经常测量血压,按血压数值调节降压药剂量,既坚持用药又不操之过急,才能使血压保持稳定。
年轻人也需要警惕高血压的存在。临床上约90%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但其余10%为继发性高血压。由于症状相似,继发性高血压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这里我们特别提到了嗜铬细胞瘤与高血压的关系。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细胞的神经外胚层肿瘤,可导致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若仅有高血压而不伴典型症状,基本可排除嗜铬细胞瘤的可能。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最佳方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持血压稳定,守护心脑健康。高血压的背后原因,早发现早诊疗
高血压,这个看似简单的病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成因。在临床实践中,大约90%的高血压案例被归类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剩下的10%则是继发性高血压。尽管二者在症状、体征及并发症上相似,但误诊却可能导致治疗的延误。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单纯的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策略往往难以有效控制血压。这不仅可能造成医药费用的浪费,更可能使病情恶化。重要的是,继发性高血压有其特定的病因,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治疗,患者的血压完全可以恢复正常。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高血压的背后原因。
面对高血压,尤其是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该高度警惕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一是年轻患者的高血压,尤其是儿童期就出现的血压问题;二是高血压进展迅速的情况;三是与年龄相比舒张压过高,且血压波动大;四是使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五是有肾脏病或大动脉炎病史的患者。
除了嗜铬细胞瘤,还有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引起高血压。例如皮质醇增多症,也被称为库欣综合征,它是由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满月脸、水牛背以及皮肤紫纹等症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高血压、低血钾、高血钠以及代谢性碱中毒等。还有甲亢,由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多食、易饿、消瘦、心慌、怕热、出汗、双手震颤以及收缩期高血压。
了解这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内分泌疾病,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医生密切合作,找到血压升高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恢复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