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一个令人困扰的心脏疾病。当炎症持续超过三个月,心包便陷入了慢性炎症的困扰。经历急性心包炎后,心包上可能会留下瘢痕粘连和钙质沉着,仿佛是一场战斗留下的痕迹。多数患者的瘢痕轻微,粘连稀疏或局部,此时心包并未明显增厚,心脏功能尚能维持正常,我们称之为慢性心包炎。部分患者心包渗液长期存在,形成慢性渗出性心包炎,仿佛心包在默默承受着负担。这些渗液可能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的慢性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少数患者,瘢痕组织坚厚,使心包失去伸缩性,严重地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这就是缩窄性心包炎,其中还包括亚急性渗液性缩窄性心包炎。那么,如何治疗慢性心包炎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目录:
一、慢性心包炎的治疗
二、慢性心包炎的成因
三、慢性心包炎的饮食调养
四、慢性心包炎的日常护理
五、慢性心包炎易混淆的疾病
一、慢性心包炎的治疗
对于慢性心包炎患者,早期施行心包剥离术是首选。手术前需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充分休息,采取低盐饮食,使用利尿剂等以消除胸、腹腔积液。如有必要,可进行输血。对于伴有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患者,可适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部分病情轻微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利尿剂的使用即可长期控制病情。需避免使用减慢心跳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于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在结核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手术,以防结核扩散。手术时需注意处理可能存在的血栓及去除钙化组织。对于慢性渗出性心包炎,明确病因后对症处理即可。若心功能正常,可进行观察随访;如有心衰症状,则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明确感染者,需进行心包引流术。
二、慢性心包炎的成因
慢性心包炎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能是浆液性、乳糜性或血性的渗出,或是纤维性的粘连或钙化。这种炎症可能是缩窄性的,也可能不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心包纤维化可能伴随感染、损伤或心包积血而产生,也可能与结缔组织疾病有关,如风湿热。有时其成因并不明确。在心包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斑点状或广泛的钙化。如果心包纤维化严重,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导致体循环静脉压和肝静脉压慢性增高,进而引发心源性肝硬化。心包渗液量的多少、产生速度以及心包的顺应性等因素都可能限制心室的充盈。
三、慢性心包炎的饮食调养
对于慢性心包炎患者,饮食调养至关重要。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豆腐、绿豆粥、鲜奶及各种蛋类、瓜类等。要保证高热量饮食,在三餐基础上增加点心,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补充能量。高蛋白饮食也是必要的,包括豆类、山产类、动物内脏等。合理安排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慢性心包炎的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对于慢性心包炎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显得尤为关键。对于那些出现心衰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尚未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则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努力维持心功能,避免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以及尿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一旦出现水肿及栓塞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我们将给予吸氧支持,必要时还会协助其采取半卧位以缓解不适。对于那些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我们的护士会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在服药前,我们会测量患者的心率1分钟,如果心率小于60次/分,我们会停止给药。
患者的营养摄入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会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的食物。对于高热患者,我们会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建议少量多餐。
除了物质层面的照顾,我们还将多与患者交谈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顾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帮助他们获得充足的休息。
对于慢性心包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慢性心包炎起病较为缓慢,早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晕、气急等症状。不同的病变部位会有不同的表现,如以左心室为主的患者可能出现左心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的症状,而以右心室为主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左心室回血受阻的表现。心包炎外科治疗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肌病的预后则较差。对于鉴别困难的病例,我们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如CT或MRI)检查,甚至心内膜活检。如果影像学显示心包增厚,且血流动力学检查符合限制性心肌病,我们将考虑进行开胸探查。还需要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其他心脏病变引起的心血衰竭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