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饮食注意问题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行为的调整。针对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案,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几率。那么,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和行为事项呢?让我们来一一探究。
目录:
高血压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高血压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血压高时该如何选择药物?
引起高血压的五大原因是什么?
高血压患者如何在家正确测量血压?
一、高血压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1. 避免快速进餐:高血压患者进餐应该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或暴饮暴食。同时限酒,尤其要限制烈性酒的摄入。
2. 远离:吸烟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引发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
3. 避免剧烈运动:高血压病人不宜做下蹲起立快速摇头或跳跃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4. 保持情绪稳定:高血压患者的情绪紧张、易怒、波动大等都会使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学会心理调适。
5. 注意排便方式:高血压患者在排便时应避免屏气用力,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或应用开塞露。
6. 慎洗冷水澡: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应以温水洗澡为宜,但需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酒后或疲劳过度时不宜洗澡。
二、高血压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 淡食少盐:高血压患者需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因为过多的盐会导致水与钾、钠离子电解质失衡,使血压升高。日常膳食中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老年人以5克左右最佳。同时增加钾的摄入量,多吃蔬菜、豆类食品以及根茎类食品和水果。
2. 少酒多茶:过度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茶叶中的单宁物质能增加微血管的弹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饮茶,限制饮酒。
3. 常食药粥:药粥对防治高血压非常有益,比如胡萝卜粥、芹菜粥、大蒜粥、荷叶粥、葛根粉粥等。
4. 药膳验方:常吃药膳也能防治高血压,比如炖海参、炖木耳、醋泡花生米等。
天麻炖鸡蛋是一款传统的食疗佳肴,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9克天麻煎煮一小时后,舍弃药渣,加入两枚鸡蛋同煮,煮熟后即可食用。
关于高血压的治疗,用药需因人而异,根据伴随疾病和个人情况定制治疗方案。长效降压药物是首选,它们方便服用,依从性良好,即使在偶尔漏服一次时也能发挥降压作用,有助于避免清晨危险事件的发生。基础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复方降压片等可作为基础选择,然后根据病期选择其他降压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降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制剂和受体阻滞剂等几大类。但具体的服用方法和用量需要根据医生指导来确定。
高血压的五大原因包括遗传性因素、超重和肥胖、情绪不稳定、吸烟和长期饮酒以及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食盐。其中,遗传性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超重和肥胖则是易患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情绪不稳定、吸烟和长期饮酒以及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食盐也是高血压的主要患因。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正确在家测量血压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测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一定的压力,逐渐放气,速度为每秒钟0.27千帕左右,听到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测量时间应在每天起床后(饭前)和睡觉前各一次,以掌握血压的波动情况。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人的血压存在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了解自身血压的波动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限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他们可以选择每周测量一到两次血压,并且选择每日血压较高的时段进行,这通常是在早晨起床时。
对于那些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刚调整过药物剂量的患者来说,频繁监测血压是必要的。建议这些患者在起床后(饭前)和睡觉前都进行测量,以确保血压得到充分的控制。这样的监测频率应该至少持续一周,直到血压能够稳定达标后,再逐渐减少测量的次数。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避免高血压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无论是已经控制血压的患者还是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应该重视定期监测血压,以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