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有哪些呢
骨折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群体中,由于摔倒等意外导致的骨折屡见不鲜。大家都清楚,骨折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但康复训练同样不容忽视。那么,骨折的康复训练包括哪些内容呢?
对于锁骨骨折,在愈合期,患者需要保持科学的姿势。比如睡眠时,在木板床上仰卧,两肩之间适当垫高,保持中间高、两肩低的“肩外展后伸位”。多做深呼吸,活动躯干和下肢,并进行握拳、伸指、分开手指、腕部屈伸、肘部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可能大,并逐渐增加用力程度。到了第二周和第三周,可以逐渐增加捏小球、对抗阻力屈伸腕部等运动,以及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的挺胸练习。
对于股骨颈骨折,这是一种老年骨折的常见类型。出院后8周内,患者可以做双侧大腿肌肉的舒缩运动、屈伸和旋转踝关节以及臀部抬高运动。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站立平衡练习。手术3个月后,如无疼痛、跛行,可逐渐恢复正常行走,并从事轻度家务劳动。但患者需要注意防止关节脱位,遵循“三不”、“五避免”原则。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脊柱损伤之一。由于多数骨折较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康复锻炼在伤后1至2天即可开始。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五点支撑法”: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起;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患者进行腰部锻炼时,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伤后3个月内,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
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十分重要。除了以上针对锁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详细介绍外,患者还应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骨折相关知识,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在遭遇骨折时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