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2流行率与男性包皮环切率有关
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的Joo Sousa所主导的一项研究中,针对西非城市的男性包皮环切率与HIV-2流行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这一研究揭示了1950年代男性包皮环切率与上世纪末期HIV-2流行率之间有趣的负相关性。这表明两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重要的联系。尽管过去普遍认为,男性包皮环切术对降低HIV-1流行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HIV-2病毒的起源与传播相对未被详尽。我们知道HIV-2病毒可能在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期间首次在人类中出现,并且在西非地区的分布较为广泛。然而关于男性包皮环切术与HIV-2流行之间的关联却鲜有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们搜集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大规模HIV-2血清学调查数据,涉及三十个西非城市。为了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男性包皮环切率,研究人员结合了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历史文献记录。通过对比发现,在首次血清学筛查期间(即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那些在早期阶段即有较高男性包皮环切率的城市,通常显示出较低的HIV-2流行率。这表明,割礼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能够抵御病毒入侵,尤其是那些远在现代流行之前的时期。当时的割礼仪式远不像今日那么普及,而且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普及程度也有所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内亚比绍和科特迪瓦这两个被认为是HIV-2中心的城市,它们展现出极低的男性包皮环切率,进一步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假设。由于数据是在不同年份收集的,因此很难直接建立男性包皮环切术与HIV-2患病率之间的直接联系。尽管如此,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暗示着病毒主要影响的是那些未接受割礼的人群。研究者Sousa指出:“缺乏割礼可能是病毒最初出现的一个驱动因素。”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早期文化习俗和现代健康问题之间的复杂联系,也提醒我们深入这种联系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背景,也能为我们提供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的启示和工具。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毒等性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