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做好人也要有底线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对好人怀有喜爱,对坏人感到厌恶。好人的本质就是心地善良,向着善良的方向前进。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为己,是非常困难的;退而求做到利己利人,虽然可能名利双收,但利人仍然不易;再退一步,不害人便被视为好人。实际上,不害人在职场上已成为对一个人的最低标准,被视为“好人”的门槛。简单来说,“对我好的”或者“不对我不好的”,就可以被称作“好人”。从某种角度看,“好人”似乎很容易做。
真正打开“为善之门”却并不容易。帮助他人一次,可能引来无数次的求助。在职场上,有些“好人”不愿因为任何事物得罪他人,有时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底线。我曾经在机关担任人事***时,前任为了做“好人”而招进许多不必要的人员,当我接手时,必须关闭这扇“善门”,清理不必要的负担。这扇“生死门”开启容易,关闭却困难重重。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虽然成功恢复了秩序,但我也因此失去了人缘,甚至被排除在其他岗位之外。
职场上的这扇“善门”并非个人的门扉,而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的象征。轻易开启这扇门,可能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涌入,丧失公平和正义。虽然个人滥开“善门”可能会赢得人缘和口碑,但却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害。我们必须明确,这扇门后的责任与义务是属于企业的,但在履行职责的我们也要坚守个人的职业操守。
企业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于那些滥开“善门”的人进行制约和惩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登门坎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一旦接受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为了维持一致的形象,我们可能会接受更多更大的要求。在面对他人的请求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底线和原则,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软或情面而把自己推向不利的境地。
做好人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明确何为真正的善良与责任。在职场上,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因为滥开“善门”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和职业操守,以真正的善良和责任感去影响和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