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识别”急性乙肝!

疾病百科 2025-06-27 20:14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急性乙型肝炎概述

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HBV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大约为45至160天,平均60至90天。

急性乙肝的分类症状表现

急性肝炎主要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表现如下:

1. 黄疸前期:通常起病缓慢,可能出现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同时伴随着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等症状。此阶段平均持续5至7天。

2. 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有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能出现短暂的大便颜色变浅。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质地较软,伴有压痛和叩击痛。此阶段持续2至6天。

3.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改善,体力逐渐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此阶段通常持续1至2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为常见,占急性肝炎的90%以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脏肿大、质地较软,有压痛和叩击痛。此型肝炎的症状轻微,常被忽视导致误诊,病程约2至3个月。

还有暴发性乙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等特殊情况。暴发性乙型肝炎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而黄疸尚不明显。淤胆型肝炎可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肝炎急性期或慢性期。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发生率约为2-3%,老年肝炎中可达10%以上。

急性乙肝的传播途径

急性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净的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急性乙肝的预后

急性乙肝的预后与病情的演变和转阴情况密切相关。急性乙肝慢性化的发生率较高。表面抗原阳性者自然阴转率约为85%,持续阳性率约为15%。如果e抗原转为阳性,可能演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出现e抗体阳性者具有保护作用,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迁延型肝炎或带毒者。在e抗体持续阳性的人群中,亦有部分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急性乙肝的预后需要密切关注和重视。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强调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仅需休息、饮食和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恢复。病情恢复主要是自然过程,并无特异性治疗。一些辅助药物可能缓解一些症状但疾病痊愈与特定药物无关。休息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有明显肝炎症状尤其是黄疸的病例需要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逐渐放宽活动限制。针对轻症病人和一般恢复期的患者,强制卧床休养并非必要之举。活动的强度应以病人的自我感觉为依归,无需过分担忧早期活动可能引发的复发或慢性化问题。实际上,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初期进食量可能会大大减少。在这一阶段,应重视热量的补充和液体平衡,鼓励患者多次进食少量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随着食欲的好转,患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由选择饮食,无需过分限制。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性饮料一直是被禁止的,这一点需要患者特别注意。

在药物方面,应配合应用一些简单的对症和辅助药物以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对于乙肝的疾病知识,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了解。

作为实习编辑的李杏,在整理这篇关于疾病恢复期的文章时,强调了活动的灵活性和饮食的个性化调整。她明白每个患者的状况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个体的感觉来制定康复计划,而不是一刀切地强制执行某些措施。她也清楚,在疾病初期,患者需要特别的关怀和照顾,确保他们的营养摄入和液体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但仍需避免摄入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酒精。在药物的选用上,李杏也强调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症和辅助药物,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更多关于乙肝的疾病知识,等待患者们去和了解。

上一篇:走出“职业恐惧”漩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