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非一成不变
核心提示:长沙已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旨在降低歧视,保护当事人权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忽视检查,因为“携带”并非一成不变,必须定期复查,抓住治疗时机。
1.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蒋主任强调,我国大多数慢性乙肝是由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演变而来,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未能及时清除,会转为慢性,长期携带病毒。如果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并复制繁殖,就会出现临床症状,这时应及时就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不去检查,因为“携带”并非静止不变,必须定期复查,及时抓住治疗时机,阻止病情进展。
专家建议,慢性乙肝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蛋黄、动物肝脏等。应注意饮食平衡,避免大量摄入糖分和脂肪。
2. 母婴垂直传播的问题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主题是“增强体质,爱护肝脏”。蒋主任介绍,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有3000万慢性乙肝病人。乙肝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危害极大的特点。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攻克肝炎的一项世界性难题。当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当外界条件成熟时,可突然爆发,且具有不可抑制性。乙肝患者平时应注意观察恶化的征兆,如出现高度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 观察恶化的征兆
蒋主任提醒,肝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视为病情波动或恶化,应立即就医检查治疗:出现高度乏力、黄疸加深、消化道出血等。近期有明显消瘦、鼻流血、皮肤黏膜出血点、注射针刺部位出现淤斑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平时应作为观察的重点是定期复查血清转氨酶、“二对半”及甲胎蛋白等。最好半年至1年查1次,每年做1次B超。乙肝患者应吃高蛋白饮食。平时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康复。蛋白质是构成人体所有细胞组织的基石。当肝脏出现问题,如肝病时,我们的肝脏细胞受到损害,身体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蛋白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甚至增强我们的免疫功能。
每日所需的蛋白质大约在97.5克至130克之间。对于那些肝功能指标出现较高数值的患者,我们需要限制其蛋白质的摄入量。这不仅是为了减轻肝脏的负担,更是为了调整身体的代谢状态。
除了蛋白质,还有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也对肝脏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蛋氨酸、胆碱和卵磷脂,它们被誉为抗脂肪肝的“三大法宝”。为了获取这些宝贵的营养物质,我们应该适量摄入富含它们的食品。
淡菜、鱿鱼、瘦肉、蛋、鱼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豆类及其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和蛋氨酸的丰富来源。将这些食物纳入日常饮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帮助维护肝脏健康。
在肝病的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我们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摄入,以免给肝脏带来额外的负担。作为一个实习编辑,李杏可能对这一切还不是很熟悉,但我们可以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她会逐渐掌握这些知识点,并把它们转化为生动、丰富的文章,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肝病营养摄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