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干掉乙肝指日可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的专家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这是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免疫规划策略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专家指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国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策略来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多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地普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从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从2002年开始,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负责支付疫苗费用,使得更多儿童能够免费接种。从2005年6月1日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全部免费,这使得我国儿童乙肝免疫覆盖率不断提升,保护效果越来越显著。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与是否发展为慢性携带者关系重大。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会发展为慢性携带。国家十分注重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内的首针及时接种。
研究证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可持续12年。一项多项调查显示,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保护率可达93%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保护性抗体及抗体滴度水平有所下降,但长期保护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记者看到了一幅乙肝病毒流行全球分布图。降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总携带率的方法是“稀释法”,即通过严格的免疫保护,让一代又一代新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目前我国1岁~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有接种史者仍有一定数量的无接种史者携带率较高。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抓好这些薄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崔富强告诉记者,我国人群1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一直最高。近年来,我国在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的也在积极推进其他重点人群的乙肝免疫接种工作。卫生部已经下拨经费,对部分地区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这也必将加快我国人群乙肝免疫保护的进程。
根据卫生部的通报,我国2005年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已经达到了93%,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相信,在国家的不断努力和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下,乙肝病毒高携带这座大山终将变成生机盎然的绿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的专家最近基于全国总人口及年出生婴儿数量,对我国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他们对未来进行了乐观预测。
以全国总人口约13亿、年出生婴儿数量约1600万为基点,专家们不仅考虑了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水平,还将大年龄儿童和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考量。这些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望在未来产生显著的成效。
专家们预测,随着这些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普及,我国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将在未来10至15年内显著下降。他们相信,随着乙肝疫苗的持续接种和其他防控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在未来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大约5%。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展望,标志着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重大进展。
这一预测基于对全国范围内疫苗接种情况的深入分析以及对防控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估。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我国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果。这一预测也反映了我国和公众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以及我们共同对抗疾病、保护生命的决心。在未来,我们期待继续看到更多这样的积极进展,以保障全民的健康和安全。
(责任编辑:王海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