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恋患者引发艾滋病危机
男同性恋群体与艾滋病危机的紧密关联,并非空穴来风。这一群体,包括双重性生活者(即同时拥有同性恋和异性恋经历的人),在艾滋病感染者中占据了高达70%至76%的比例。特别是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了75%。
他们的性关系复杂且频繁,滥用非法性刺激药物,使得他们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与性活动频繁却未感染艾滋病的男性同性恋者相比,那些已经发病的同性恋者拥有更多的性伴侣,他们习惯于每周与5至10个不同的伴侣发生性行为。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的性伴侣数量甚至更多。
不仅如此,这个群体不仅更多地使用非法药物,而且常常伴有性病病史。可以说,艾滋病与同性恋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同性恋现象在西方社会已经相当普遍,特别是在军营和监狱等特定环境中,发生率尤其高。
尽管同性恋这种独特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同性恋者比例大致相当,但在中国,这个群体逐渐浮出水面。以北京为例,据传闻,有五十多处公认的同性恋活动场所。这些场所不仅仅是公园,还包括厕所、绿草地、街心花园、公共浴池以及一些酒吧和舞厅。至于北京到底有多少同性恋者,目前尚无法准确统计。但据一位经常在这些场所出入的“内行人”透露,他熟悉的同性恋者就有千余人。
针对我国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及性行为方式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上海调查的96名同性恋男子中,每个人的同性性伴侣平均达到7人。和的发生率分别为81%和60%。
由于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许多同性恋者选择结婚或正准备结婚,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愿意过异性恋生活。在一项针对北京的51名男性同性恋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中31人(占61%)有婚姻史。他们的职业构成包括大专以上学历者、工人、行政***、科技文艺工作者等。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22岁。
我国也有因同性恋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的实例。例如,在1989年,北京协和医院从一位梅毒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出了艾滋病病毒。该患者有同性恋史,曾与外国人发生过同性性行为。这是从中国大陆同性恋者中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在全球范围内,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感染率极高。例如,在美国旧金山的“娱乐区”,同性恋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从1978年的不到1%上升到1980年的25%,到1986年又剧增到65%。其他国家的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发病情况与美国相似,感染率高的原因可能包括使用性刺激剂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性行为方式导致的直肠粘膜易受损、性滥导致的其他性病并发以及部分同性恋者同时是静脉者等因素。男性同性恋群体是艾滋病传染的最大易感人群之一。目前这一趋势仍在扩大。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性恋群体的需求和困境,推动社会的理解和接纳,同时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教育工作,以保护这一群体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