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滋遗孤演电影
在我国首部关注艾滋病遗孤的公益电影《你是天使》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这部电影选择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在北京昌平南口为当地中小学生放映,主演孙海英和谢园也亲临现场。这部影片的制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电影的原初设想是邀请真正的艾滋病遗孤来出演,然而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导演郑潇与团队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全国最有名的艾滋病村进行选角,然而路途中的传言让他们心生恐惧。村长请他们喝水,他们却不敢喝,这种隔阂和误解反映出社会大众对艾滋病人的复杂心态。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帮助乡村小学艾滋病遗孤的故事。导演团队在前往艾滋病村时,曾在被称为“阳光家园”的儿童村看到许多与影片中人物相似的孩子。真正让艾滋病遗孤参演的设想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方面,这些孩子们需要特别的照顾和保护;另一方面,如何克服剧组人员的心理障碍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主演孙海英对与艾滋病遗孤演对手戏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只要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就不应该对此有所畏惧。他强调,之所以最终没有选择艾滋病村的孩子们来参演,主要是因为手续繁琐、档期紧凑以及演戏需要一定的基础。他仍然认为选择的两个小演员表演得非常出色。
关于这部影片是否适合放映给儿童尤其是身为艾滋病遗孤的孩子们观看,导演郑潇表示这个问题也让他们略感迟疑。他们明白,将这部影片放给艾滋病村的孩子观看,可能被视为对他们的歧视。他们决定不采取这种形式。这部影片并不能完全定位为儿童片,而是更适合在高校放映,让大学生们通过影片理解和关注艾滋病遗孤的困境。
影片中的对抗和隔阂反映了常人对艾滋病人世界的抵触和排异心态。影片通过展现艾滋病遗孤和正常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差异,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心理世界。《你是天使》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关于爱、理解和接纳的心灵之旅。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艾滋病遗孤的关注与理解,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放给谁看都行,无需再遮掩
对于这部影片的观众群体,孙海英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不必局限于特定的观众群体,无论是百名观众还是千千万万,只要他们从影片中有所收获,那就是影片的成功。我们可以放映给艾滋病的遗孤观看,也可以在中小学生中放映。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一直在编织谎言,如今是时候停止遮掩,勇敢面对事实。艾滋病已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控制,关键在于从源头进行防范。”
小演员们对艾滋的初步认识
这部影片中的小演员们,在踏入剧组之前对艾滋病知之甚少。那么,当影片中需要涉及到这一敏感话题时,剧组又是如何向他们解释的呢?
郑潇坦诚地表示:“在指导孩子们演戏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尽可能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当涉及到与性有关的内容时,影片在处理上略显含蓄。孙海英饰演的校长在给孩子们讲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提及性接触这一途径时,他委婉地表示,要避免不健康的性行为。
直面艾滋,传递真实与关爱
这部影片以其真实、感人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关爱。无论是对于艾滋病人还是其他观众群体,我们都应该消除误解和偏见,共同关注这一疾病,关爱生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为那些受到影响的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们正确面对这一问题,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疾病的侵害。
(实习编辑:吴春丽)
影片的每一帧都传递着关于艾滋病的真实信息和关爱之情,让我们携手共同关注这一社会话题,为关爱生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