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压防重于治 降压别忽视膳食的作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婴健康的隐形威胁
在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0.32%,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两周。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和三大征候群,重度患者更可能出现眼花甚至昏迷等症状。这一疾病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包括医学界)一直以为孕期高血压是暂时性的,对日后身体健康影响不大。新近南美洲血管学协会年会资料显示,妊娠期患上高血压综合征的妇女,日后患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与孕期血压正常的女性相比,有孕期高血压的女性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两倍,中老年时患高血压和肾脏病的概率增加1.5倍,并且可能增加其他代谢疾病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的防控,除了医学治疗外,合理膳食的作用不容忽视。高血压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更是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尽管高血压一直被视为老年病,但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据中国高血压联盟调查统计,上世纪50至70年代,每年新增的高血压患者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仅占5.8%。到了80年代以后,4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占比增加至20%左右。在南方医科大学惠州协和医院心血管科,许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在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才被发现患病。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增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条件改善后,摄入大量高能量、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而运动量减少,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烟酒过度也是年轻患者患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3至4倍。
针对这一问题,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关键。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食品的摄入,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年轻人高血压的上升趋势值得我们关注。早期发现、合理膳食、科学预防和治疗是保障母婴健康和年轻人健康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健康问题,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高血压,无声无息的潜在杀手。没有头晕头痛,不代表就没有高血压。真正的血压状况,只有通过测量才能了解。越早发现高血压,越早治疗和控制,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就越少。这并非儿戏,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大事。
每年的例行血压测量,是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即使一次测量结果显示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血压的状况会随时间变化。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对于健康成年人,正常的血压水平应低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那就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了。
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包括有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期就应开始定期检查血压。对于无家族史的人,从40岁开始也应定期测量血压。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高血压病人可能在长达10至20年内无任何症状,一旦发现已是Ⅱ期以上,所以定期测量至关重要。
预防高血压,生活中的细节不可忽视。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至5克。有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至3克盐。避免烟酒过度,控制体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体育锻炼能让紧张的神经放松,慢跑、散步、游泳等活动对稳定血压都有很大好处。我们还应该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值此全球高血压日和中国全国高血压日之际,我们更应关注“健康膳食、健康血压”这一主题。健康饮食与血压管理息息相关,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和卫生部都在积极倡导这一主题。在此期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健康,需要我们自己去守护,从每一餐的健康膳食开始,从每一次的血压测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