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并非都要手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反酸、烧心、反食、嗳气等,它涉及到食管及其周边组织。在西方国家,约有7%至15%的人群经历过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在我国,据北京和上海的统计数据显示,约有近10%的人口患有此病。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有多种检查方法。其中包括24小时食管pH监测,这种方法可以明确反流发生的次数和症状与反流之间的关联。食管压力测定可以了解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情况,而胃镜检查则可以观察食管是否有糜烂及贲门是否松弛。综合病史和这些检查结果,可以确诊此病。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标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
在生活方式方面,为了减少反流的发生,应注意餐后避免立即卧床,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食,避免高脂食品、咖啡、浓茶和巧克力,禁酒,吃饭要慢,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紧束腰带、便秘和肥胖等。夜间或卧位时,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减少反流。
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无法根治,停药后症状可能复发。主要药物包括抑酸药或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对于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胃镜下腔内折叠术等。其中,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新技术,通过热能治疗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和厚度,减少反流的发生。
对于部分反复发作、无法停药,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选择。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目前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于表现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哮喘样发作的患者,在排除其他致哮喘因素后,应适当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应避免服用β2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它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期早日康复。在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中,第二炮兵总医院独树一帜,引领着国内医疗科技的先锋潮流。这家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并独具慧眼地引进了美国的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标志着我国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中心配备了众多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日本电子胃镜及图文系统、荷兰的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仪以及丹麦的胃食管动力检测仪等。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引进,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确度,还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在这里,患者可以接受胃肠动态pH监测、食管动力检测、胃镜等多项检查,确保病情得到全面、准确的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开展的食管微量射频治疗,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自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为150余例患者完成了微量射频治疗。这其中,约有70%的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但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不仅证明了该中心的治疗技术高超,也展现了医学科技在解决复杂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
每一例成功的治疗案例,都是对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专业技术的最好证明。在这里,患者不仅能够得到最专业的治疗,还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温馨与关怀。该中心的成立,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增添了光彩。
(实习编辑:范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