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危及生命的四大并发症!
一、大量出血
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大量出血,其发生率约占患者的20%~25%,也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出血最常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尤其是胃溃疡。大多数并发出血的患者病史在一年以内,且一旦出血后,很容易再次发生。约有10%~15%的患者,大量出血是其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速度和出血量。例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可能因溃穿毗邻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而致迅猛大量出血。而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粘膜的糜烂性出血,通常只会导致小量、暂时的出血。若消化性溃疡出血速度快且量大,则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反之,若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则可能表现为逐渐出现的低色素性小以及粪便潜血阳性。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粪比呕血更为常见,而对于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当。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血容量锐减,引发头晕、眼花、无力、口渴、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休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充血加剧而致上腹疼痛加重,但出血后,因充血减轻以及碱性血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疼痛会随之缓解。
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史和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对于诊断困难的患者,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确诊率可达90%以上,从而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穿孔
当溃疡穿透浆膜层进入游离腹腔时,即发生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引起局限性时,称为亚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时,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化学性腹膜炎,临床上会出现剧烈腹痛。腹痛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并快速蔓延至全腹。因胃肠漏出物刺激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部。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腹痛可酷似右下腹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患者常因此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多伴恶心和呕吐,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等症状。如穿孔发生于饱餐后,胃内容物漏出较多,可致腹肌高度强直,并有满腹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较少,则体征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肠鸣音可能减低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如胃肠内容物流达盆腔,直肠指诊可探及右侧直肠陷凹触痛。周围血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从而证实胃肠穿孔的存在;但无隔下游离气体并不能排除穿孔的可能。严重的穿孔病例或溃疡穿透累及时,血清淀粉酶亦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
亚急性或慢性穿孔的症状较急性穿孔为轻,可能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肠粘连等征象,并在短期内好转。
三、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但也可发生于幽门前及幽门管溃疡。其发生原因通常与溃疡活动期有关,如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反射性地引起幽门痉挛等。这种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可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内科治疗有效,因此称为功能性或内科性幽门梗阻。如果是由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和瘢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阻塞幽门通道,则属持久性,非经外科手术不能缓解,称为器质性和外科性幽门梗阻。由于食物通过障碍,患者会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并常伴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尤以餐后为甚。呕吐是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多于餐后30~60分钟后发生。呕吐量可超过1L,内含发酵宿食。长期多次呕吐和进食减少可能导致体重明显减轻。呕吐可能导致H离子和K离子大量丢失,引发电解质紊乱,出现呼吸短促、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等症状。空腹时上腹部饱胀和逆蠕动的胃型以及上腹部震水音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
四、癌变
尽管关于胃溃疡癌变仍存在争议,但一般估计其发生率不超过2%~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不会引起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