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千万不能胡乱用药
急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其病理变化因不同病因而有所区别。临床上主要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等类型,其中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
引发急性胃炎的因素众多,包括化学或物理的刺激、细菌或毒素等。化学刺激主要来源于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而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进食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也是常见的病因。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发病急骤。轻度患者可能仅有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而重度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黑粪、失水、中毒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急性肠胃炎最需警惕的是脱水。专家指出,脱水是急性肠胃炎的主要死因,因此防止脱水至关重要。对于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和体弱者,应及时进行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补水时,应注意不要仅喝白开水。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和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以防体内电解质不足引发抽筋。急性肠胃炎初愈后,饮食治疗极为重要。患者需避免油腻、辛辣、饮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腹胀等不适,甚至转为慢性胃肠疾病。
在急性胃炎的治疗中,用药十分关键。很多患者急于使用抗生素,但这样可能导致胃炎加重。正确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止血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于吐泻严重、脱水病人,应鼓励其多饮水或进行静脉补液。中医药治疗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急性胃炎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加重。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如、酒、避免刺激性食物等,以维护胃肠健康。中医疾病诊疗指南:不同症状类型的治疗与预防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健康状况与五行、阴阳等息息相关。一旦人体出现失衡,便会引发各类疾病。在此,我们将详细介绍四种常见症状类型及其治疗与预防方法。
一、饮食停滞
症状:脘腹胀满,甚至拒绝按压,嗳气伴随腐臭味,进食后症状加剧,呕吐后症状缓解,泄泻物臭秽,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等,可制成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二、痰热内阻
症状: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吐泻频繁,气味臭秽,伴随心烦口渴,可能伴有发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厚朴、黄连、半夏、石菖蒲等,推荐使用中成药加味香连丸。
三、淤血阻络
症状:胃脘部疼痛频繁,持续不断,痛如针刺,有固定痛点,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淤血斑点,脉象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当归、川芎等十余种药材,推荐使用中成药云南白药。
四、药物调理
除了以上针对特定症状的方剂,还有一些中成药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如藿香正气胶囊针对感冒风寒、胃肠不适等症状。
预防与调养:
1.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情志舒畅,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烟酒茶、油腻、粗糙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 患病后及时就医,准确诊断,治疗与调养相结合,促进康复。
***由湘120健康网独家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素素)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症状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疾病诊疗的方法与预防知识,从而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