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养胃!JAMA子刊说,胃食管反流会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癌症风险
春节背后的油腻挑战:胃食管反流与消化道癌症风险
春节之际,饭局接踵而至,K歌、麻将、,让人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很多人可能已陷入“油腻”的漩涡。一年之计似乎在此刻变得格外沉重,尤其是对于那些频繁参与饭局的人来说,六神无主、烧心反酸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胃食管反流。
近期,美国新奥尔良杜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出警告:老年人胃食管反流问题不容忽视,相关症状应及早治疗。因为胃酸反流可能会增加老年人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风险达两到三倍。这一发现源自一项发表在JAMA子刊的研究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和反流。但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及嗳气等。随着年纪增长,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很多人对其掉以轻心,从而忽略了诊治。这项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研究者分析了大量数据,发现胃食管反流病与上消化道癌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患有喉癌、咽喉癌、口咽癌、扁桃体癌、鼻咽癌和鼻旁窦癌的患者中,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数均高于无癌对照人群。且在这些癌症患者中,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时间长达24个月的人数,是无癌对照人群中相应胃食管反流病人数的两倍以上。
那么,胃食管反流为何会导致癌变呢?研究者认为,胃消化液反流到食管、喉部、口腔等部位后,强酸性消化液引起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组织损伤。长期的慢性炎性反应刺激可能导致细胞癌变。喉部因位置特殊,首当其冲,使得喉癌在六种上消化道肿瘤中的发病率最高。
这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癌症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重视胃食管反流问题,尤其是老年人。
面对这一健康隐患,我们需警惕烧心、反胃等症状,尽早调整生活习惯,严重者需尽早用药控制胃食管反流。毕竟,健康无小事,生病无大小。面对春节的饭局和娱乐活动,我们也要适度参与,更要注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治疗胃食管反流,除了临床常用的药物手段,生活方式调整亦十分重要。此病症的康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耐心调整、细心呵护。
从日常饮食入手。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过度饱食。在夜晚休息时,不妨将床头适当抬高,以助于减轻反流症状。对于那些体重超标的朋友们,此时不妨尝试减肥,减轻身体负担。放松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对于缓解胃食管反流也有积极影响。在睡前,要尽量避免进食,并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反流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等。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摄入和吸烟也会加剧反流症状,应尽量避免。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网络上的碎片化医学知识,盲目自我治疗。非处方抗酸剂长期使用会影响肠道对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带来其他健康风险。当遇到胃食管反流问题时,最好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以及黏膜保护剂。对于长期服药无效或需长期服药的患者,以及那些不能耐受扩张或需反复扩张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一个可考虑的选择。
胃食管反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食管溃疡以及Barrett's食管等。对于食管狭窄,可以通过饮食限制、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扩张治疗来应对。食管溃疡则需要大剂量药物的治疗。而Barrett's食管,因其有恶变的潜在风险,需要密切的内镜随访和活检以早期发现异常。
在此呼吁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去维护。大鱼大肉固然美味,但也要适当喝点小米粥养养胃。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守护我们的胃健康。
以上内容独家授权湘120健康网使用,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转载。让我们共同尊重知识产权,传播正确的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