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委员会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科教司副司长王辰透露了一项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联合治疗的尝试,艾滋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是科技领域的重要专项。艾滋病,一种能够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近年来在国家大力科研投入下,已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采用类似“鸡尾酒”的混合药物治疗方法即蛋白酶抑制剂与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已经使得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成为可能。
王辰副司长介绍到,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让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感染者来说,早期的抗病物治疗能够使新发感染病降低67%。而所谓“功能性治愈”,就是指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使不用药治疗,也很难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在结核病领域,我们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痰液中结核分质杆菌的检测率得到了提高,一系列重大传染病防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成功实现了技术改造和国产化研制。部分艾滋病二线治疗药物的创新研制进展顺利,一批创新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的阶段。
我们还实现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早期检测,这有助于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恐艾”心理。过去,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是3到4周,长时间的等待结果给许多“恐艾”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现在,王辰副司长明确指出,这个窗口期已经缩短到了2周以内。所谓的“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到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抗体,但人体已经具有传染性。早期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对于避免传播和减轻心理压力都至关重要。
除了艾滋病研究的发展,我们还取得了其他传染病防治的重要进展。例如,我们成功研制出60微克乙肝疫苗,解决了过去免疫应答低或无的问题;初步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病原体筛查技术体系,能够在80小时内初步辨别出3000多种病原体;成功研发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戊型肝炎疫苗和肠道病毒71型疫苗等。这些成果都展示了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强大实力和进步。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科研投入和创新研究,我们将能够战胜这些传染病挑战,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