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的大希望
在人类与艾滋病长达三十余年的斗争中,从曾经的绝望到如今的有效治疗,艾滋病正逐步向着慢性疾病的转变。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始终怀揣着治愈艾滋病的梦想,而科学家们也在不懈努力,研发能够战胜这一病魔的疫苗和药物。
在世界级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CROI)的舞台上,西班牙IrsiCaixa艾滋病研究所的临床医生Beatriz Mothe公布了一项激动人心的临床试验结果。她们团队试验的“主角”是一种治疗性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Tomás Hanke实验室研发。这种疫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抑制HIV病毒的复制,从而有望取代每日服用的抗逆转录病物。
Mothe团队在感染HIV后的患者群体中招募了13名受试对象,这些患者均在感染HIV后的六个月内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物治疗,且平均服药时间为3.2年。在抗逆转录病物的限制下,病毒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整合能力被大大削弱,从而维持了一个低水平的“病毒库”。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物,疫苗也能轻易控制病毒。
受试对象在多次注射三剂疫苗后停止用药。当这些患者血浆中的病毒载量超过特定数值时,研究人员会让他们重新服用抗逆转录病物。结果显示,在停药的四周内,有八名患者体内的病毒再次活跃起来。有五名患者体内的疫苗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他们停药的时间长达六到二十八周。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的治疗性疫苗已经实现了“功能性治愈”即患者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控制。注射疫苗四周后,有38%的患者体内的病毒被有效抑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艾滋病学临床医生、加州大学研究员Steven Deeks表示,尽管此前至少50项临床试验均未取得理想结果,但Mothe团队的数据让他看到了希望。对于这一结果,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免疫学家Daniel Douek持谨慎态度。他认为这一结果确实令人兴奋,但试验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这一积极结果。
HIV病毒的狡猾之处在于其能够通过变异躲避免疫系统以及预防性疫苗的攻击。这次试验的数据表明治疗性疫苗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在接种疫苗之前,参与者体内仅有4%的CD4+T细胞靶向病毒。接种疫苗后,体内CD4+T细胞的浓度上升至67%,这进一步证明了治疗性疫苗的有效性。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因为HIV病毒主动攻击宿主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发生恶性肿瘤。目前尚未有艾滋病疫苗上市,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研究步伐。从预防到治疗,每一个小胜利都预示着未来的大希望。Mothe希望未来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更长的临床周期,能够早日解决艾滋病治愈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