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结婚之困

健康新闻 2025-06-28 07:43健康新闻www.xiang120.com

曾经轰动一时的四川感染者结婚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过去有人曾对艾滋病感染者结婚持明确反对态度。最近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条款为艾滋病感染者带来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政策规定:艾滋病人结婚不再被拒绝。据民政部门透露,关于特殊疾病病人能否结婚的问题,新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与之前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存在相似又有所不同的条款。新《条例》明确指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将不予登记。旧《条例》的规定更为具体,提到了诸如艾滋病等具体疾病。并且在2003年10月1日之前,婚检合格是予以登记的前提,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在婚检中一旦被发现,便无法登记结婚。但新《条例》取消了强制婚检,这使得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登记结婚。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避免少数艾滋病人故意隐瞒病情,通过婚姻传播疾病呢?对此,莫纪宏研究员建议,我们应在《刑法》中增加“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以使《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对艾滋病人的义务规定更具威慑力。他认为,《艾滋病防治条例》不仅要保障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基本人权,也要明确规定他们的义务,如告知病情、采取预防措施等。法律保障艾滋病人的基本人权是一个重大成就,但也需要防范个别人故意传播疾病的行为。为此,国务院法制办曾表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莫纪宏进一步指出,虽然我国《刑法》中有“危害公共卫生罪”,但并未针对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故意传播行为做出具体处罚和量刑规定,这可能导致刑事责任无法落实。建议在《刑法》中增设“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详细规定,与《艾滋病防治条例》形成呼应。

让我们来关注一位感染者大玮的故事。当《艾滋病防治条例》出台时,他正在从甘肃老家返回北京的火车上。面对记者,这个23岁的小伙子分享了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在2004年查出感染HIV后选择了退学,并独自留在北京治疗。他坦言,北京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做得很好,许多像他一样的人都会从地方来到北京寻求治疗机会。尽管他去年搬了7次家,生活充满艰辛,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的故事展示了感染者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凸显了法律保障的重要性。记者问道:“然后呢?项目完成后有什么变化吗?”大玮回答道:“项目完成后,我们会发现已经没有地方住了,只能再次踏上寻找新居的旅程。”

记者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们经常这样频繁地搬来搬去吗?”大玮点了点头,表情中透露出一些无奈。这样的迁徙,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一个项目的结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再次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他们像是一群没有归宿的流浪者,不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安身之所。有时,他们会为找到一处心仪的住所而欣喜若狂;有时,他们也会因为搬家的繁琐而疲惫不堪。但无论如何,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坚定地走在寻找新生活的路上。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可能会因为一天的奔波而感到疲惫,但是想到明天即将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的心中又会充满希望和期待。这样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不易,但他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电视剧。每一个搬家,都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新理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都市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他们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珍惜。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无论生活有多么不易,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始终坚定地走下去,总会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上一篇:五种女人的老公最容易出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