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也会引发肝衰竭 肝衰竭都有啥症状表现
肝脏,作为人体的核心“加工厂”,担负着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重要任务。一旦受到病毒、酒精、药物等多重因素的侵害,肝细胞大量坏死,其功能可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我们称之为肝衰竭。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肝衰竭呢?
各类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等,甚至是两种或多种肝炎病毒的混合或重叠感染,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理反应。
遗传代谢障碍疾病也可能导致肝衰竭。这类疾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失耐受、酪氨酸血症等,它们所致的急性肝衰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妊娠有时也可能引起急性肝衰竭,虽然这种情况在妊娠者中的发病率仅为0.008%,但后果却十分严重。这种病症多发生在妊娠后期,且初产妇占比较大。
药物也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像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一些药物,都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肝毒性损害肝脏。如果患者在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首见症状后仍然继续用药,那么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
接下来,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肝衰竭的表现。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急性起病,通常在两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的肝性脑病。其表现包括极度乏力、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短期内黄疸会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明显,PTA≤40%,并且排除其他原因。肝脏也会进行性缩小。
还有一种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在15d到26周之间出现类似的症状。患者仍然会感到极度乏力,并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会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的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40%,并且排除其他原因。
对于肝衰竭这一严重病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肝脏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合理用药等,以预防肝衰竭的发生。(3)慢性基础上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的背景下,短期内肝功能出现急剧失代偿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慢性基础上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这是一种病情演变迅速,令人措手不及的病症。其临床表现独特,常使病人陷入深深的困扰与恐慌。肝病的长期困扰尚未完全解决,却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情况无疑让人忧心忡忡。
(4)逐步衰落的慢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通常建立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是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的结果。它的诊断要点多元且具体:
患者会出现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的表现。腹水的出现,常常意味着病情的严重性;门静脉高压则可能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肝性脑病可能成为其典型症状之一。这种由肝功能严重受损引发的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行为和性格发生改变,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明显降低是这一病症的重要生化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揭示了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状况。
凝血功能障碍也是其重要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A)低于或等于40%,意味着病人的凝血功能严重受损,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
这种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衰竭,是一种病情严重、复杂的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