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示熬夜族多胃阴不足
消化内科的专家们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在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根竟然源于阴不足。在中医的观念里,胃是一个喜润恶燥的器官。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如频繁熬夜、睡眠质量不佳、精神压力过大以及饮食习惯偏向燥热,都在不知不觉中损耗人体的胃阴。
在广州一家学术研究机构的王先生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作为学术骨干的他,常年熬夜工作,虽然未患大病,但近年来总是感到胃部不适,时常隐隐作痛,食欲也日渐减退。经过消化内科专家的诊断,王先生的症状属于明显的胃阴不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益胃汤”调理后,他的不适感逐渐消失。
从中医的角度看,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被视为一个“燥土”,喜润恶燥,如同一块希望有水滋润的干涸土地。长时间的熬夜、睡眠质量不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都可能损伤胃阴。正如中医名言所说,“浓睡为养阴之法”。如果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不佳,就容易暗耗阴液。人体的汗液也属于“阴液”,夏季出汗多也容易导致食欲不振。
胃还是人体的“粮仓”,负责接受并磨碎食物。如果吃得过饱,就会堵塞消化通道,影响胃的正常功能。胃阴不足的人常会感到胃部隐痛、胀闷不适,好像有个气球或石头堵在胃里。他们还会出现口干、欲饮等症状,影响消化和吸收,导致食欲不佳。
那么,如何养“胃阴”呢?专家建议,石斛、百合、淮山、玉竹等都是养胃阴的药材,可以搭配煲汤食用。避免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腻的食物刺激胃部。
专家还提醒市民,在防暑的同时要注意防止胃部受寒。夏季是胃部疾病易发时期,市民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保养。对于胃寒夹湿的病人,还应避免过多食用寒冷瓜果。
不按时吃饭也是伤胃的一大敌人。人体胃酸会随着生物钟进行分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扰乱这一平衡,导致胃部不适。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病的重要一环。
胃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细心呵护。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我们可以远离胃病的困扰,拥有健康的身体。在每天的饮食时刻,胃酸如一位等待表演的舞者,跃跃欲试。当钟声敲响,标志着食物的降临,胃酸便开始其日常的消化任务。若没有食物供其消化,这位舞者便会开始自我消化之旅。它会将原本用于保护胃壁的胃黏膜作为舞台,进行一场危险的舞蹈,长此以往,便会导致消化性。这就是我们的胃在面对无食物时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胃的第二个敌人。想象一下,胃就像一个中空的舞台,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蠕动。如果突然舞台上涌入太多的道具和演员,舞台就会拥堵不堪。同样,当我们的胃被过多的食物塞满时,就会失去原有的空间进行蠕动。食物堆积在胃中,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和演员无法移动,导致胃胀气和嗳气的问题。胃会向我们发出警报。
第三个敌人则是囫囵吞枣的进食方式。专家表示,尽管胃有强大的磨碎食物的能力,但牙齿的咀嚼和唾液中的消化酶同样功不可没。如果我们在牙齿这一关就马虎行事,吃东西时匆忙急促,就会让胃承受过大的负担。长此以往,胃也会疲惫不堪,最终引发胃病。我们应该让牙齿把好第一关,细嚼慢咽,让胃轻松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敌人则是精神压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中的中枢也会影响胃和肠的功能。当我们精神过于紧张时,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胃壁肌肉的收缩、痉挛或血供障碍,引发疼痛。在中医看来,情绪压抑、愤怒会伤及肝脏,进而影响胃部健康,导致胃病、胃胀或嗳气等症状。保持心情愉悦,对胃的健康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徐蓓蓓 实习编辑:吕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