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她,才能引导她走出恐惧。

疾病百科 2025-06-28 07:36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接到小艾老师的电话后,我匆忙赶回家。小艾的异样行为让我心生疑虑。她冲进院子,坚决不让老师关门,口中喊着:“教室里没有空气,我无法呼吸!”她的眼神充满了恐惧,脸色苍白,仿佛真的遭遇了生死关头。

寒冬腊月,怎么能不关门呢?老师试图安抚她的情绪,让她进来。小艾的眼里泪水打转,坚决不肯让步。她的恐惧似乎超越了常规理解,让人不禁担忧。

我迅速赶回家,奶奶已经在家了。据奶奶描述,小艾刚进门时神情紧张,直接冲向花园,声称家里没有空气。奶奶试图通过深呼吸和简单体操来安抚她的情绪。

我们带着小艾去见儿科医生。在等待室里,她一直要求开窗。我试图分散她的注意力,给她读“拇指姑娘”的故事。终于轮到我们了,但一开门,小艾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开门吧,否则我没办法呼吸。”

儿科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们,这不过是心理作用而已。他耐心地给小艾解释,我们的身体总是能够找到呼吸的方式,除非有人故意阻碍我们的呼吸。

我开始深入思考小艾的恐惧来源。她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尝试与她沟通,她的眼中再次泛起了泪水:“我害怕不能呼吸会死掉,我不想离开妈妈。”原来,她的恐惧与生死、爱和离别紧密相连。

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他们充满好奇和神秘感,但由于知识或经验不足,可能会产生无尽的恐惧。这时,我们需要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明白恐惧是正常的,是可以战胜的。

我尝试给小艾解释,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始终存在。她的疑问是:“冷空气是这样,屋子里的空气热了就不能呼吸了。”我给她解释室内外的空气流通原理,告诉她空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她还担心在太空中没有空气。我告诉她,只要身在地球这个圈子里,就会有空气存在。

回想起一句话:“孩子恐惧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与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关。”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小艾曾经喜欢玩的躲在柜子里开着手电筒的游戏,现在却让她觉得没有空气会闷死。这让我意识到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消除小艾的恐惧心理,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地与她沟通、解释和引导她正确认识世界。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和压力。你是否因为我的言辞过于强烈,一时之间惊吓到了小艾?如今她虽然反应有所减轻,但依旧对人多嘈杂的室内环境感到不安。每当可能时,她总是要求开着车窗,仿佛这样才能让她感到舒适和安心。对于她的这些需求,我总是尽力满足。这使我想起《飘》中白瑞德对孩子恐惧黑暗的描述:“她想象黑暗里有一只熊压在她的胸口上。”那种恐惧,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每当想到她的不安,我的心也随之不安。我必须深入她的世界,理解她的恐惧源头,才能引导她走出这片阴霾。或许是某种声音,或许是某种感觉,也可能是过去经历留下的阴影。无论原因是什么,我都要像未知的旅者一样,她内心的恐惧之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是她的向导,也是她的支持者。

我会告诉她,黑暗并不可怕,它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白昼一样。我会让她知道,那只想象中的熊只是虚构的,现实中有我陪伴在她身边。我会引导她去接触那些让她感到不安的事物,一步一步地让她适应,让她明白恐惧是可以克服的。我会陪她一起面对黑暗,一起面对内心的恐惧。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面对,总有一天她会摆脱恐惧的束缚,找回自信和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始终如一地陪伴在她身边,为她提供支持和安慰。因为她不只是需要我的理解,更需要我的陪伴和勇气。让我们一起面对恐惧,一起成长吧!

(实习编辑:卢晓平)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