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紧张,就要大胆说紧张
赵本山曾在小品《我想有个家》中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征婚主角的紧张情绪。当他试图在镜头前保持镇定,却在自我介绍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紧张时,他以一句幽默的自我调侃“我叫不紧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普通人面对压力时的窘态。是的,每个人在紧张时都会有一些让人笑不出来的反应,比如肌肉紧绷、手脚冒汗等,但自我暗示“别紧张”往往并不能真正缓解这种压力。其实,紧张就如同肌肉紧张一样,是应对刺激的一种必要反应。试想刘翔在起跑线上的那一刻,如果他的肌肉无法紧张起来,那结果将不堪设想。
紧张虽然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其带来的副作用却常常令人烦恼。不必说那些因为紧张而做出的小动作,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在关键时刻因为紧张而导致的失误。比如在大考时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或是在心仪的人面前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甚至在重要的发言场合,因为紧张而忘词、混淆信息,这不仅会让人质疑你的能力,还可能让你错失宝贵的机会。
有些人面对紧张的应对方式并不那么明显,但却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有的人在压力过大时会选择用烟酒、食物甚至药物来自我缓解压力,长此以往便可能产生依赖或滥用的问题。有些好莱坞明星就因压力而出现了暴饮暴食、药物过量等问题。还有人会选择过度回避问题,结果导致了社交障碍或其他心理疾病。
面对紧张情绪,我们不应该抵抗或排斥它,因为“情绪如潮,越堵越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纳并适应这种情绪。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接受并容纳这种小紧张。就像台球大师奥沙利文一样,他的比赛中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等小动作频繁,但他并不回避,而是坦然接受并承认这是因为紧张所致。他的这种坦然态度反而让他更受观众欢迎。只要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小动作,不把它们看成问题,别人也不会在意。
“贬低”结果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关键时刻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过于看重结果,导致压力过大。这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各种方式来冲淡目标的重要性。比如告诉自己“一次考试并不是决定你人生的全部”,“一次谈判的成功与否并不只取决于你的口才”等。这种心态能让我们更加放松,更加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对于由紧张衍生出的回避问题或其他行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压力,比如放松肌肉、喝水、深呼吸等。平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体验“慢生活”,让自己在闲暇时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这样在紧张时我们就能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应对压力。
面对紧张情绪时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正确调整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实习编辑:张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