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的“面容特征”
健康饮食 2025-06-02 13:45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肝硬化: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它的发病机制源自一种或多种病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导致肝脏出现弥漫性损害。在疾病早期,由于肝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多系统受累成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是其核心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诸如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甚至癌变等并发症。
肝炎和肝硬化病程较长的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变得尤为明显。他们的面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暗灰色,夹杂着毛细血管的扩张,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弹性,特别是在眼眶周围更为明显。这种特殊的皮肤状况被称为“肝病面容”。
肝硬化病人的面色晦暗背后的原因,与肝功能下降有关。当肝脏无法有效地将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脂时,体内胆固醇脂的含量会减少。而胆固醇脂是制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不足及其功能的减退,都会引发脑垂体功能紊乱,导致垂体分泌增多,进而使皮肤黏膜色素增加,肤色加深。
肝硬化病人的肝脏损害会导致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能够降低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得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的量增加,从而加深皮肤颜色。
当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得到改善,肝功能逐渐恢复时,“肝病面容”也会逐渐减轻。因为肝病面容是肝硬化病人的特有体征,它对于医生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病人在就诊前不宜化妆,以免掩盖真实的病情。了解这些关于肝病的深入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也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实习编辑:李杏)
上一篇:热天喝醋预防胃病好处多 下一篇:乐观窍门:起床表达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