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流鼻血警惕脑出血
鼻出血:中老年人群的特殊警示
鼻出血,作为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部位具有特定性。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域,是鼻出血的常见地点。而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这种后部的鼻出血往往与鼻后侧症及在下鼻甲后方的鼻-鼻咽静脉丛破裂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的鼻后部出血也可能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高血压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高血压引发的鼻出血也相应增加。近年来,因纯收缩期高血压导致的鼻出血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0%~25%。这类患者的鼻出血往往受精神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清晨或活动后尤为常见。
对于老年人来说,鼻出血并非小事一桩。由于鼻腔内的特殊血管结构,加上高血压的影响,使得血管在压力下容易发生破裂,导致鼻出血。当看到大量出血时,患者容易感到紧张和恐慌,这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加重出血。患者需保持冷静,家属应耐心安慰患者,使其放松。告诉患者将流入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避免咽下刺激胃部引发不适。若出血不止,应立即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鼻腔的某些先兆症状可能是脑出血的预警。在老年人中,由于鼻腔血管硬化、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当血压上升而脑血管尚未破裂时,鼻腔的某条血管可能会先行破裂,导致鼻出血。高血压的老年人应特别警惕这一征兆。
当前,针对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鼻腔填塞法、微波、激光等。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和止血药。但降压过程需谨慎,不能使血压下降过快。因为对于已经适应高血压状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的急剧下降可能会导致肾血流量锐减,影响心脑的血供,从而引发危险。
中老年人在面对鼻出血时,既要保持冷静,又要提高警惕。在医生的建议和帮助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