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乐是众生的心理良药
音乐,不仅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心理治疗的强大工具。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个人和个性、"全人"的自我意识、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成长或自我实现、创造性开发、至高体验或感动体验,以及感情的自尊。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情感和处境不同,因此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也各有千秋。在进行音乐治疗之前,选择符合自己性情的音乐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音乐的"平衡性"。
音乐的平衡性,指的是音乐的阴阳平衡、动静协调、强弱适中。就像川乐中的用药之道,音乐也具有独特的疗效。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揭示了音乐与药物治疗、治疗之间的天然联系。音乐能够舒缓身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佛教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其源起与发展也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佛陀根据其中的梨俱吠陀歌咏方法制定伽陀,方便宏扬佛法。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意为清净。呗,是梵土之法曲,以音韵屈曲升降为讽咏之声。
梵呗主要有三种用途:讲经仪式、六时行道以及经忏法会。根据经典记载,梵呗的声音要求五种清净,包括音声正直、和雅、清澈、得满、遍周远闻。曹魏时代的陈思王曹植,是我国最早创作梵呗的人。他游鱼山时,闻空中梵音,清扬哀婉,深受启发,遂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制音传式。
曹植将音乐旋律与偈诗梵语的音韵与汉字发音的高低相结合,解决了用梵音咏汉语的问题。他的经验为历代僧人提供了借鉴,尝试用中国民间乐曲改编佛曲或另创新曲。这样,古印度的梵呗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心理、精神健康问题却日益严重。信仰崩溃、精神空虚、自我迷失、道德沦丧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些被精神、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找到最合适的音乐药物,成为大众十分关心的话题。近现代心理学家也肯定佛教训练心的方法,认为有很好的心理治疗效果。佛教的梵呗、诵经、听佛乐等宗教行仪,被心理学家发现有助于平静心理、减轻负担、治疗心理病患,称之为"信仰疗法"。由此可见,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心灵的良药。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尽的慰藉和滋养。佛教音乐体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众多高僧如支谦、康僧会、觅历等人的努力。他们结合中国民间音乐和正统文学,开创了初步的中国佛教音乐体系。特别是在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转读"、"唱导"等,这一时期梵呗的发展尤为重要。
现今常用的梵呗中,南北曲调近二百曲,如《挂金锁》、《豆叶黄》、《望江南》等是最常见的。近年来,佛教音乐团在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致力于整理、出版、发行中国梵呗的音响磁带。
经文明确记载了唱诵梵呗的意义和功德,包括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懈怠、音声不坏以及诸天欢喜等。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以法器等为主,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其中,《普庵咒》不仅为寺院所用,而且在琴乐、琵琶曲和管弦合奏中都有同名曲,是一组特别优美的梵曲。
佛乐是众生的心理良药。心灵是我们生命的深处,是生命的核心。在这里,一切情感都刻骨铭心。当心灵受伤的时候,佛乐的治疗功用显著,它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佛教音乐能直接融入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历史上,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许多人。佛教音乐是一个法门,是修行的法门,是普度众生的法门。它能使人走入善境,至善至美。在这宁静、清新、淡雅的音符中,佛乐使我们感悟到清凉的人生,吉祥的意蕴。
佛乐的特质是听了使人安详、清静,"雅"而不"俗","觉"而不"迷"。具备佛教内涵的清雅、庄重、平稳、中和之音的皆可称为梵呗。其主要功能是让众生止断烦恼、熄灭妄念,净化内心。现代有许多对身心有益的音乐如心灵音乐、冥想音乐等这些多元化的音乐正是源自于佛教传统音乐的演变发展。
在现代社会,佛教音乐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心理安慰、心理治疗和心理养生作用。面对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人们身心疲惫,渴望轻松、平静、快乐、自在的生活。佛教音乐那宁静、清新、淡雅、自然的韵律就像一剂提神醒脑的"红尘清凉散",能让浮躁、烦恼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净化。
佛教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是连接人与佛的桥梁。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一种普度众生的法门。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具有巨大的心理安慰和养生作用,是人们在喧嚣世界中的一方净土。赵朴初先生曾以"虚、远、淡、静"四字来概括梵呗的特性,这也是佛教音乐的精髓所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教音乐作为佛教徒的心灵滋养,更应发挥其独特的心理训练与治疗的功效。正如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言:“音乐只是教育中的工具,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人。”佛教音乐,正是这样一种富有深意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引领众生接触佛法,使心灵得到充实和提升,引导人们依法修学,最终获得菩提的证悟。
佛教音乐如同清泉流淌,滋润着每一个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灵。众生唱颂梵呗,不仅是一种对佛的敬仰和尊崇,更是一种自我净化的过程。这些音乐,如同柔和的阳光,照亮人们内心的世界,驱散心中的阴霾。每一句唱词,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法智慧,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佛教音乐更是成为现代人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渠道。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归宿。社会需要佛教音乐,因为它能带给人们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作为佛教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佛教音乐的韵味回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更多的人带去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佛教音乐必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引领更多的人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