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化

健康饮食 2025-06-27 20:38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在高校开学之际,“送子大军”的讨论如火如荼。针对被贴上“87后”标签的新生群体,舆论纷纷议论他们是否“够自立”、“够成熟”。在某大学新生论坛上,一则引人注目的帖子《啥都不懂的同志多吗?》引发了广泛关注。帖子作者提到自己在网络上交流时,发现许多同龄人对大学课程等术语已经了如指掌,而自己却知之甚少,担忧自己是否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这种担忧并非个例,许多新生在未进校门之前就开始积极开发人脉,打探校园规则,希望提前适应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生的“成熟”表现,既源于父母的影响,也和网络通讯手段的普及有关。父母担心孩子远离家门会受委屈,因此急于传授人生经验,有条件的还会亲自帮忙打点。网络交友的便捷也让新生们有机会提前了解学校和学业情况。结识新同学、交流感情本无可厚非,但需要把握好度。虽然这种现象的新生还是少数,但他们的行为和心态变化不容忽视。

人际交往的基本动机是希望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校园内,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之间的交往动机应该比较单纯,如交流学问、分享信息、建立友谊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注重人际交往的实用性,把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作为社交的主要目的之一。更有甚者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首要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

如今,大学生未进校门先找关系开发人脉、打探校园规则的行为,也让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多了一份忧虑。一位阿拉伯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无法漂泊到人生的大海中去。社交能力应当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让孩子提前结识同学、熟悉校园并非坏事,但过分干预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并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在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父母除了引导他们认识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还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了解,学会通过反思和他人评价等途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而不是四处钻营。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高校教育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强化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的训练。人际交往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往行为常常导致人际冲突。针对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冲突,教师应传授化解冲突的技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还应介绍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心理现象,如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等,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和评价他人。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实习编辑林翠坤的细致处理下,这篇文章的呈现更加生动、鲜明,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实习编辑:林翠坤)

上一篇:尖锐湿疣并发症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