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羞涩是一种心理疾病!
这是一位深困心结的女孩的倾诉:
敬爱的老师:
您好!不知何时起,我内心深处结下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结,自此之后,生活的色彩似乎逐渐黯淡。我每天似乎在与自己和他人的期望进行无尽的抗争,明知不应如此,却无法挣脱。
这个心结源于一次普通的数学课。那时,我需要注视左侧的幻灯片,我的视线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后桌。尽管我努力集中精神,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视线,这种情况让我焦虑不安。
或许我的情绪波动被后桌的男生察觉了,这种紧张的情绪在男生中传开,引发了一些误解。他们通过咳嗽、故意说脏话等方式公开排挤我。作为一个学习优秀、自尊心强的女孩,我无法忍受这样的待遇,但又无法向人倾诉。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少出门,身体也频频出现问题。
虽然成功转入职中后我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但我仍然无法适应新环境,无法调整自己的状态。我越来越害怕进入公共场合,总觉得别人在指责我。我想逃避,甚至想过离家出走或放弃生命,但我不愿让父母为我伤心。
家曾是我以为的避风港,但三个月的假期里,我无法面对家人和邻居,尤其是男性。我闭门不出,郁郁寡欢,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母亲知道我这是心理作用,她尽力鼓励我,但我也明白靠自己的力量真的无法摆脱困境。
刚刚升入大学的我不想再这样生活下去,更不愿拖累他人。请老师帮助我,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读完这封信,我认为她患了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害怕与人交往或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恐惧障碍。其突出表现为害怕社会交往,会因害怕的具体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疾病名称。例如,因害怕见人脸红而不敢与人对视的称为赤面恐怖症。还有因害怕在公共场合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而对社交场合感到恐惧的,称为对人恐怖症。大多数社交恐怖症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交活动感到恐惧,称为特殊社交恐怖症。
当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担心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或进入恐惧的情境时,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常常伴随脸红、出汗、心慌或口干等植物神经症状。其中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怖症最明显的表现。在认知方面,患者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对自己的社交能力评价过低,甚至发生认知曲解,如任意推断和过度引申等。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敏感性关系妄想。
关于这一心理疾病的成因,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生物胺类系统的功能调节不良有关。认知过程和性格特征也被认为是影响因素。通常,此病在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可能无明显诱因,但也有因被羞辱的社交经历而急性起病的情况。
治疗社交恐怖症需要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方面入手。药物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则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认知重建、社交技能训练、冲击疗法、系统脱敏等。还可以进行精神分析等长程心理治疗。
希望这位女孩能尽快得到专业的帮助,走出困境,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实习编辑: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