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十二指肠溃疡
在十二指肠球部,我们常可见到一种典型的疾病表现十二指肠溃疡。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规律性疼痛,伴随着反酸和嗳气。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规律性的症状印象深刻,他们在就医时常常能清晰描述。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特点具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疼痛通常发生在胃排空之后,特别是在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和晚上10点到11点左右较为明显。有时,这种疼痛会在凌晨时分将患者痛醒。这是因为此时胃酸分泌达到高峰,而胃内无食物进行缓冲。值得注意的是,清晨刚醒时,胃酸分泌最低,因此很少发生腹痛。
腹痛的原因被认为是胃酸刺激溃疡周边的神经纤维所致。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痛发作时,进食或服用抗酸剂通常能缓解腹痛,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胃酸与腹痛之间的关联。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强度虽然恒定,但性质却因人而异,有些患者描述为“深部钝痛”或“刺痛”,另一些则感觉像是“咬痛”、“饥饿痛”、“烧灼痛”或“压迫感”。疼痛一般位于上腹部,有时偏右,面积可能较宽,但患者通常能够指出最痛的位置。
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说,食物的止痛作用尤为明显。大约三分之二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进食后,疼痛能立即得到缓解。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疼痛可能在不同的间隔后再次发作。食物的止痛作用主要归因于其对胃酸的缓冲效果,其中流质食物如牛奶或豆浆的作用尤为显著。并非所有食物都能产生止痛效果,某些食物如橘汁、酒、酸醋和咖啡等反而可能诱发疼痛。
除了规律性的腹痛,十二指肠溃疡还常伴随嗜杂和反涎现象。过多的胃酸反流入食管会引起剑突后的烧灼感或嘈杂感,有时甚至会反流入口腔形成反酸现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迷走神经功能通常较为亢进,导致不自觉的口涎增多。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常常呈现周期性发作和缓解的特点,每次发作的时间长短不一。多数发作持续2到4周,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能达到8到10周。而发作间的缓解期也长短不一,有的只有1到3个月,有的则更长。在缓解期,患者可以自由进食而不引发疼痛。很多病例显示,这种周期性发作具有季节性,通常在秋季和春季发病,而在夏季和冬季则得到缓解。
有些患者对某些食物存在不耐受现象,这种情况因人而异。不耐受的食品包括油炸食物、粽子、腐乳、黄瓜、洋葱等。有些患者不能耐受糯米或面条,而另一些患者食用后却感觉舒适。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这是由于呕吐、腹痛导致的厌食和食物选择所致。但这种情况在治疗后会很快恢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