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哮喘怎么办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尤其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这种炎症在易感者中会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凌晨更为严重,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会增高。尽管症状有时会自行缓解或通过治疗得以改善,但哮喘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构成了重大威胁。据统计,全球约有1亿哮喘患者,而在我国,哮喘患病率约为1%,在儿童中更是高达3%,全国估计有1千万以上的哮喘患者。
面对哮喘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得了哮喘怎么办?
我们要深入了解哮喘的诱因,如某些药物、职业因素等,并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诱发因素。对于患者来说,了解并识别自己的哮喘诱因是至关重要的。患者教育也是治疗哮喘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预期,理解哮喘的先兆、症状、自我监测和自救的重要性。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控制发作药和缓解发作药是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有效地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
二、哮喘治疗的误区
在哮喘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些患者过于依赖药物而忽视预防工作;有些患者在缓解期不使用药物,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还有些患者缺乏系统治疗,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这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有些疾病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等也会有喘息症状,这可能导致误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三、咳嗽反复不愈可能是哮喘在作怪
对于宝宝来说,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随着病情的好转,咳嗽通常会逐渐减轻。有些宝宝的咳嗽症状持续时间很长,使用止咳药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这时,我们要警惕可能是哮喘引起的。对于反复不愈的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哮喘。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妈妈怀抱中的小宝宝在早晨和夜间咳嗽明显。当宝宝运动、受凉,或受到异味刺激,如油烟、吸烟的烟雾、装修涂料等时,咳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反复出现的慢性咳嗽(如果宝宝咳嗽超过一个月,即可称为慢性咳嗽)实际上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千万不要被其名称所迷惑,以为只是单纯的咳嗽,因为这种哮喘的症状并不总是伴随着喘息。
在很多情况下,咳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唯一症状。对于气道高度敏感的宝宝,同样的环境刺激可能引发咳嗽,而其他的孩子却安然无恙。当医生怀疑宝宝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妈妈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何宝宝只是咳嗽,却被诊断为哮喘。实际上,此病的诊断并非仅仅基于是否出现喘息。
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至关重要。其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相似,患者往往具有过敏体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空气中的花粉浓度较高,容易诱发此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转化为典型的哮喘。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治疗。妈妈们需要有耐心,切勿在宝宝咳嗽减轻或消失后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也要避免盲目用药。
哮喘的诱因多种多样,根除诱因是治愈的关键。哮喘的诱因包括呼吸道方面的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皮屑等,此外还与消化道的食物、感染、药物、运动以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了解这些诱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哮喘。
在对患者进行鼻部变应原激发试验后,我们发现下呼吸道粘膜的炎症反应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反应模式。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加,同时表达粘附分子的细胞数量也相应上升,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局部粘膜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可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产生类似效应。在此背景下,对于哮喘的日常保健显得尤为关键。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原通过内部因素引发疾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烟尘、羽毛、尘螨等吸入物;鱼、虾、花生、牛奶等食物;以及油漆、橡皮、染料、化学品等接触物,甚至某些药物如磺胺药、青霉素等也可能引发哮喘。患者应注意识别并避免这些过敏原,预防哮喘的发作。要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防止过度疲劳、淋雨受凉或精神刺激等因素触发哮喘。
室内空气质量的保持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灰尘飞扬的环境,保持家居清洁,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在休息时,枕头需适当垫高,取半卧位,这有助于改善呼吸。对于婴幼儿患者,可以抱起并轻轻拍背,帮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在饮食方面,患者宜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多饮开水。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冷饮的摄入,尤其是巧克力等过甜食品,以免诱发哮喘。通过这些日常保健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