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孩子情绪 你是高手吗
重塑亲子关系:理解与共鸣的力量
成为成功的父母,单纯的爱心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分享孩子的观点与感受,帮助他们处理和消化负面情绪,如愤怒、悲哀与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孩子与我们之间建立一座信任与爱的桥梁,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快乐、更成功的人。
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我们的反应常常是
A类父母是“交换型”:你们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总是努力为他们修补世界,却忽视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和慰藉。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的感受无关紧要,从而导致他们缺乏自信,情绪上承受巨大压力。
B类父母是“惩罚型”:当孩子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时,你们选择责备、训斥甚至惩罚他们。你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养成坏脾气,或者让他们变得更坚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表达情绪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和受虐待。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C类父母则是“冷漠型”:你们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选择“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处理。没有父母的积极引导,孩子可能会不知道如何适当宣泄或处理自己的情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具有侵略性,伤心的孩子可能会长时间哭闹,不知道如何去安抚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情绪。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生气/害怕,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去表达和自己的情绪。
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如何适当表达和处理情绪。例如,当他们生气时,我们可以教他们通过深呼吸、计数或者画画等方式来冷静下来;当他们伤心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写日记、听音乐或者与朋友聊天来舒解情绪。
“D类父母说教的陪伴者”
当我们试图通过长篇大论来使孩子理解道理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真实的情感需求。这种“说教型”父母以为只要孩子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孩子们在面对这种滔滔不绝的教导时,可能会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孤独的深渊,无法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他们被父母的话语环绕,却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理解和关怀。
有一种不同的父母类型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EQ型父母。他们深知情绪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处理孩子的情绪。与传统的处理方式不同,EQ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他们善于感知孩子的情绪,并能在孩子面对困境时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的处境。当孩子悲伤时,他们能感受到孩子的悲痛;当孩子生气时,他们也能理解孩子的挫败与愤怒。这种关怀与支持让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信赖的依靠,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
你是否曾为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而感到愤怒?妈妈明白你的感受,她懂得你对此次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采取暴力行为去解决问题是不对的。想象一下,你打了他,他可能也会想要回击你,这样一来,你们之间的友谊可能会因此破裂。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我们无需过多解释“不对”的理由,除非他们主动提问。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他们的感受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接受所有的感受和期望,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
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创造出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那些不断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一道理。而那些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进步、享受人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充满自信。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应该教导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经过肯定、分享、设范三个阶段后,现在正是引导他们理解人生经验的重要时刻。
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时,特别是无理哭闹的时候,是我们进行情绪教育的绝佳时机。当孩子因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你可以轻轻走过去,用柔和同情的语气分享他的情绪:“我理解你很难过,看到你这样,我心里也不舒服。”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心,这时你可以暂时离开,过一会儿再回来,以同样的方式跟他沟通。
这种方式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上,你愿意和孩子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可以告诉孩子,你不开心他也难过,因为你很在乎他,但他的要求不合理,不能答应。
同样地,当孩子心爱的玩具被摔破、弄坏或丢失时,他们会非常伤心,大哭不止。这时也是进行情绪教育的良好时机。对于孩子来说,一件玩具的价值并不只在于它的价格,而在于它对孩子的重要性。当玩具损坏时,孩子会感到像失去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样心痛。
父母应该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我看到你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你非常喜欢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说说你现在的感觉。”在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后,父母应该进一步解释,帮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将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为未来的成功和快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