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如何摆脱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

育儿 2025-06-27 18:33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图片展现的是四川遭遇巨大地震的场景,灾难之下,仍有6万人音讯全无,令人痛心。

在这场地震中,许多灾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无法摆脱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常常陷入深深的噩梦之中,一闭上眼,便是房屋倒塌的情景。还有些人会感到头晕目眩,眼前的一切都在晃动,双腿无力,这都是地震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

专家指出,地震后的“心理疾病”患者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原本就有疾病,地震导致的精神紧张和恐惧再次诱发了旧病;第二种是年迈体弱的人群,地震导致的精神紧张和恐慌使他们的内分泌失调或某些生理机能衰退,出现了头晕、头疼、心脏病等症状;第三种则是纯粹因地震导致的精神紧张和恐惧,加上余震不断,产生条件反射,一有余震便感到恐慌不安。

回顾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生了持久的应激效应。长期受到这种心理创伤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有些人因为失去亲人而陷入长期的悲痛之中,有些人则因为经历了地震创伤而出现了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症状。甚至有些人每当接近地震纪念日时,便会触景伤情。而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心理危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领域的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生活。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甚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状态。

那么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呢?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的心理需求是关键。在海啸等灾难期间,人们会关心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他们会担心自己和关心的人,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等行为。这时,让他们吐露内心的感受,得到他人的情感理解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数星期内进行。干预工作者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在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时,我们应该与亲朋好友多沟通,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承认并面对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抵制或否认害怕、担忧等心理体验。进行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等,转移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

我们不应忽视那些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他们同样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受灾人群度过心理危机,重新拥抱美好生活。理解并应对亲人离世后的情感冲击

家中如有成员遭遇不幸,或是孩子经历重大变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情绪反应: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出现与过去负性事件相联系的情绪波动。面对这样的情况,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聚在一起,共同面对,从而增强彼此间的依赖感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此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

当遭遇突如其来的亲人离世,尤其是像这次大地震引发的意外死亡,哀恸反应可能会更为强烈,历程也会更为漫长。失去亲人的人们会经历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孤独、惊吓以及深深的思念。

在哀痛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梦魇和自责的想象,认为亲人的离世是自己的错,或是自己原本可以有所作为来避免这种结局。心理干预尤为重要。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走了他们的亲人,而非他们的过错。

生活总会继续。生还者必须早日坚强起来,适应没有亲人的新环境,扮演新的角色,掌握新的生活技能。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无法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可能会长期陷入痛苦之中,这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一位丧子的母亲曾写道:“我仍会为我的孩子哀悼,我对他的爱的回忆会永远活着。生活中仍然有些事物为我开放,让我找到快乐。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下去。”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在最悲痛的时刻,也要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湘120健康网,。内容合作请联系湘120健康网或湖南健康网。湘120健康网专稿,尊重版权,请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让我们一起传递健康的信息和知识,为生活的每一刻注入活力和希望。

上一篇:肝硬化患者有些鱼是不能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